标准课-高三-化学-选修4-教学教案13 第十三讲 电解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讲 电解池
教学目标
了解电解池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掌握两极放电顺序
掌握四种电解池类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电解池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级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工作原理: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阴极:Fe 电极反应:2H++2e-=H2↑(还原反应)
阳极:C 电极反应: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
阴阳极判断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必要条件:通电强制性地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标志:外接电源
典型例题
1.变式练习1(2003上海)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答案】C
2.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则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B.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D.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铁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答案】A
知识点二、两极放电顺序
(1).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NO3->SO42->F-
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Pb2+>Sn2+>Ni2+>Fe2+>Zn2+>
Mn2+>Al3+>Mg2+>Na+>Ca2+>K+
注意:Al3+、Mg2+、Na+、Ca2+、K+在水溶液中不放电
Pb2+、Sn2+、Ni2+、Fe2+、Zn2+当浓度较大时,比H+先放电
(2).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阳极: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金属)电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被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如果是惰性电极(Pt、C)则要看溶液中的离子的失电子能力(还原性),根据阴离子放电顺序加以判断。
阴极:直接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
典型例题
如右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如果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
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 4OH--4e-=2H2O+O2↑
C.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变红
D.乙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
【答案】C
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 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 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答案】A
知识点三、四种电解池类型讲解
规律:
(1)电解含氧酸、强碱溶液及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实质上是电解水,电解水型。
(2)电解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阳极产生氧气,阴极析出不活泼金属,放氧生酸型。
(3)电解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实际上是电解电解质本身,分解电解质型。
(4)电解活泼金属(K/Ca/Na)的无氧酸盐,阴极产生氢气,阳极析出非金属,放氢生碱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电解
对象 电解质浓度 pH值 电解质
溶液复原 电解 水型 阴极:
4H++4e-=2H2↑
阳极:
4OH-- 4e-=2H2O+O2↑ NaOH 水 增大 增大 水 H2SO4 水 增大 减小 水 Na2SO4 水 增大 不变 水 电解 电解 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 HCl 电解质 减小 增大 氯化氢 CuCl2 电解质 减小 增大 氯化铜 放H2生碱型 阴极:
H2O放出H2生成碱
阳极:
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 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增大 氯化氢 放O2生酸型 阴极:
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阳极:
H2O放O2生成酸 CuSO4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减小 氧化铜
典型例题
1. 用惰性电极电解250mL NaCl和CuSO4的混合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电极分别得到11.2L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阴极上有Cu析出
B.阴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氯气和氧气混合气体
D.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状态,需加入适量CuO并通适量HCl气体
【答案】D
2. 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