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融融的暖意,阵阵的酒香,弥漫开来……
这美酒、炉火与友情()在一起。友情,如冬日暖阳,寒冷中,孤寂的心彼此温暖着。“红泥小火炉”
也成了友情的文化符号。从前慢,古人在这遥远的慢生活里自在(),诗意雨又风雅。风雅,是一种情
致,也是一种格调。
“踏雪寻梅”就是古代文人冬天里的一件雅事。关于“踏雪寻梅”,明末张岱在《夜航船》中有所记载。
“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明代于谦有《题孟浩然踏雪寻
梅》一诗:“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屡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大诗人孟浩然归隐
山林,踏雪寻梅,寻的是诗情,更是一种品格。就这样,梅、雪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__________。我
们()的有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还有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取材于《古代文人的冬日雅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交融徜徉耳熟能详
B.交织徜徉耳濡目染
C.交融徘徊耳濡目染
D.交织徘徊耳熟能详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B.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
C.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D.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
3.雪与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下面表格中和这两个意象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
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罗贯中,《水浒传》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D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曹雪芹《红楼梦》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最近,一项调查发现,超过70%的大学生会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60%以上受访者认为表情包便
于表示友好并且习惯通过表情包缓解尴尬。
网络提供了多媒体运用的技术基础,让图片甚至动图传播变得简单、容易,人类整体正在步入读图时
代。在此基础上,表情包作为副语言的扩张是合理甚至必然的。它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可以看
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但随着各类表情包层出不穷,其潜台词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难以琢磨。在实
际使用过程中,很多表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有了一层更隐晦的表达。
比如,“微笑”这个表情包最为大众接受的解释是,既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又不夸张大笑。但有人解读
认为,“如果你仔细看此表情的眼睛,眼轮匝(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口轮匝肌(嘴附近的肌肉)变紧,
这是在挤出微笑的信号”。所以这个表情包在长辈眼里,是微笑、鼓励,到了年轻人眼里,是“尴尬而不失
礼貌的微笑”或者“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
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是跨语
言和纯粹的。有了表情包,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存时营造了人狠
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成为复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道面具,通过自嘲和解嘲,宣泄负向情感,实现自我
疗愈。
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但我们也需看到,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