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基底接触压与附加应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地基中的应力分布 土的压缩特性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有效应力原理 均布外荷载 P 饱和土中的应力形态 饱和土是由固体颗粒骨架和充满其间的水组成的两相体。受外力后,总应力分为两部分承担: 由土骨架承担,并通过颗粒之间的接触点(或面)进行应力的传递,称之为粒间应力 由孔隙水来承担,通过连通的孔隙水传递,称之为孔隙水压力。孔隙水不能承担剪应力,但能承受法向应力。 第一节、有效应力原理 总应力 ? a a A: Aw: As: 土单元的断面积 颗粒接触点的面积 孔隙水的断面积 a-a断面竖向力平衡: 有效应力σ? ? 1 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 有效应力原理的讨论 孔隙水压力的作用 有效应力的作用 讨论 它在各个方向相等,使土颗粒本身受到等向压力,因此不会使土颗粒移动;由于颗粒本身不可压缩,故孔隙水压力也不会使土体产生压缩变形. 水不能承受剪应力,因此孔隙水压力对土体的抗剪强度没有任何贡献。 总结: 孔隙水压力对土体的变形和强 度没有直接影响,称为中性应 力. 有效应力原理的讨论 孔隙水压力的作用 有效应力的作用 讨论 ??会引起土颗粒移动,也会使土颗粒抵抗剪切、错动作用。 总结: ??影响土体的强度和变形。 有效应力原理的讨论 孔隙水压力的作用 有效应力的作用 讨论 研究土体的强度、变形问题,必须先求出??。 ??= ?-u 。 问题:有效应力一定比总应力小吗? 第二节、地基中的应力分布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土中的应力 土中初始 应力状态 土体受建筑物 荷载后,在土 体内所产生的 应力增量 附加应力是 引起土体压 缩变形的主 要外因 由自重应力 引起的土体 压缩变形已 完成 土体的自重应力 无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 竖直向自重应力:地基中Z深度处的竖直向自重应力等 于单位面积上Z深度范围内的土柱重量。 均质地基: 土体的自重应力 无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 成层地基: γm——加权容重。 H1 H2 地面 地下水位 自重应力情况 总自重应力:单位面积土柱和水柱的总重量 σ = ?H1+?satH2 孔隙水压力: u = ?wH2 有效自重应力: σ? = ?-u = ?H1+(?sat-?w)H2 = ?H1+??H2 σ?=σ-u u=?wH2 u=?wH2 ?H1 A (-) 土体的自重应力 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 土体的自重应力 分布规律 分布线的斜率是容重 在等容重地基中随深度呈直线分布 自重应力在成层地基中呈折线分布 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水位处发生转折或突变 ?1 H1 ?2 H2 ??2 H3 z ?sz ?sx ?sy 地面 地下水 ?sz ?1H1 ?2H2 ??2H3 z 定义: 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计算: 附加应力 上部结构 基础 地基 上部结构荷载是通过基础传到地基之中。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基底接触压力。 基底压力计算 上部 结构 基础 地基 建筑物设计 简化计算方法: 假定基底压力按直线分布的材料力学方法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基底压力的分布形式十分复杂 基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仅限于一定深度范围,此深度范围之外的地基附加应力只取决于荷载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位置 矩形基础上的集中荷载 矩形面积偏心荷载 矩形面积中心荷载 e e x y B L F F B L x y 基底压力 基底压力 基础底面尺寸 eB/6: 梯形 x y B L e P e=B/6: 三角形 e x y B L P eB/6: 出现拉应力区 e x y B L K P K=B/2-e 矩形面积单向偏心荷载 基础底面附加压力计算 N d p F=1440kN 1.0m 16 例题1:某正方形基础边长为4m,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容重为16kN/m3,所受荷载如下图所示。求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 例题2:某条形基础宽度为2m,基础上作用竖向中心荷载N=198.5kN/m,基础埋深d=1.65m,地基土容重为17kN/m3,求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 F=1600kN 0.8m 1.2m 例题3:某矩形基础长为3.2m,宽为3.0m,基础埋深为2m,基础所受荷载及地基土层如下图所示。求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 17.2 17.7 3.0m e=0.1m F=1600kN 0.8m 1.2m 例题4:某矩形基础长为3.2m,宽为3.0m,基础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