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方旱地核桃栽培技术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08约2.7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方旱地核桃栽培技术的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北方旱地核桃栽培普遍存在的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在多年生产实践中,通过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间作、修剪、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提高旱地核桃栽培产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并在生产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北方;核桃;旱地;栽培;技术   核桃属耐旱树种,北方地区多栽植在无灌溉条件的坡耕地和山坡地上,这也成为目前我国核桃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经多年栽培实践,针对核桃旱地栽培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从抗旱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修剪等全方位研究,总结出一套核桃旱地栽培技术。   一、选择优良抗旱品种   1. 辽核1号。辽宁经济林研究所人工杂交选育而成,树势较旺,树姿直立或半开张,分枝力较强,枝条密集粗壮,适应性强,连续丰产性强。坚果品质优,品质上等。   2.中林5号。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人工杂交选育而成,树势较强,树姿直立,适应性较强,连续结果能力强,特丰产。壳面光滑美观,品质优良。   3.清香。河北农大从日本引进选育的晚实核桃品种,属晚实类型中结果早,丰产性强的品种。树体中等,树姿半开张,幼树时生长较旺,结果后树势稳定。幼树3年结果,丰产性强,抗病性好,连续结果能力强。壳中厚,壳皮光滑,缝合线紧密,种仁饱满,风味极佳。   二、园地选择   核桃属喜光树种,树体高大,树根深扎,喜欢土层深厚、疏松透气的土壤中。无灌溉条件的核桃园,应选择在山谷地,梯田地,丘陵及缓坡中下部,土壤为中性至微碱性,土层厚度在1m以上。   三、整地   1.栽植密度。丘陵及坡耕地株行距一般为4 m ×5-6 m ,土层深厚的沟谷地为5m×5-7m。   2.整地时间。旱地核桃栽植整地应提前一年或提前一个雨季,充分利用雨水将整理好的栽植坑踏实,以利冬春季栽植。   3 .整地方式。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分开沟整地、挖坑整地两种。   (1)开沟整地 对坡度在10度以下缓坡地段较适宜。方法是用勾机沿等高线开挖核桃定植沟,沟深1米,宽1米,将挖出的石块(砾石)堆放一边备用垒砌梯岸,将坡表面“剥皮”20cm左右,杂草和表土填入沟中,同时掺入适量有机肥,最后里挖外填,整成外高里低的梯田。   (2)定植穴整地 对坡度10度以上的缓坡或地形复杂地段,开沟整地有困难,应沿等高线挖成1米见方的定植穴,坡面表土填入穴中下部(掺入适量有机肥),上部生土填平,挖出的石块用于垒岸护坡。   原有的梯田地挖出1米见方的定植穴,方法同上。   四、栽植   1.适时栽植。采用1级壮苗栽植,适时栽植。时间最好在春季2月下旬-3月中旬,此时土壤墒情好,管理时间短,栽植宜成活,投工投资少。   2.栽植方法。在上年挖好且充分踏实的定植穴上,挖深30cm小坑,浇足水沾浆栽植,栽后整出外高里低树盘,并及时覆盖地膜保墒。   五、栽后管理   1.修筑树盘。为蓄住自然降水。山区坡地应沿下坡面垒岸,围树基修筑2m―3m长的半圆形的大树盘(鱼鳞坑),里低外高,蓄水保墒。梯田平地应围树基修筑直径1m-1.5m的树盘,四周高中间低,四周雨水汇聚树下。充分利用好自然降雨,长期形成“一树一库”。   2.覆盖保墒。栽植后第1年覆盖地膜,确保成活;第2年以后,以覆秸秆(草)为主,前期覆盖范围大于树冠垂直投影,盛果期以后全园覆盖。在树冠下围绕树干覆20cm厚截短的农作物秸秆,上压少量土防火烧、防风刮。旱地核桃园覆秸秆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果树生长结果。   3.深翻改土。从第3年开始,核桃落叶后至上冻前,沿树冠投影外围,挖宽40―60cm,深40―60cm两边对称的半环状沟,将覆盖秸秆物掺入2%尿素或适量人粪尿,连同表土填入沟内搅匀。结合改土施入基肥量:树冠投影计算,2kg-2.5kg/?O鸡(猪)粪。通过深翻改土,可培肥土壤,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持水能力,促使根系下扎,增加根系吸收面积,从而增加核桃树抗旱能力。半环状沟深翻改土宜一年一次。   4.增施追肥。早春利用天然降水适量追肥;开花坐果期和幼果速长期采用穴施肥水,每株追肥3-5?K磷酸二铵或多元复合肥;雨季及时追施复合肥。   5.整形修剪。核桃最适宜的修剪时期应在采收后到枝叶变黄以前和春天展叶以后。但春剪损失营养较多,以秋剪最好。   修剪要点:一是合理整形,主要采用主干疏层形或自然开心形,树高一般控制在4m-4.5m,主干高100?M。二是适量修剪,本着幼树轻剪,旺树缓放,结果树合理负载,生长、结果两不误原则修剪。三是对衰老树在更新修剪上要抓住一个早字,发现枯枝、弱枝、病虫枝,早疏除、早回缩,促其更新发育新枝,尽快恢复树势。   6.去雄疏果。核桃进入结果期,花量大,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