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A》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号与系统A》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A/Signals and Systems A
课程代码:1021007006
学分/总学时:4.5/90
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面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科本科电子技术类、通信类、控制测试类和信息工程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讨论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及由此引出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及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线性系统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网络理论、通信理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与信号检测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电路、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
三、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理论 实验 合计 第一章 4 6 第二章 14 6 16 第三章 22 9 29 第四章 16 3 17 第五章 6 6 第六章 8 8 第七章 2 8 合 计 72 18 90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1.? 信号与系统 (4学时)
[1]信号的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描述。
[2]奇异信号的引入、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常用信号的一般运算。
[3]系统的概念、分类,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简介,了解基本概念。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4学时)
[1]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算子表示法,传输算子。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齐次微分方程的解,起始条件的确定。
[3]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4]系统的冲击响应与阶跃响应,冲击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5]信号在时域内的分解,卷积的定义、性质。
基本要求:掌握系统的时域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掌握冲激响应及阶跃响应的求法,掌握卷积及计算。学习周期信号的付氏级数,掌握非周期信号的付氏变换及性质,掌握典型信号的付氏变换,掌握抽样定理,掌握信号通过系统的付氏变换求法,了解滤波器的概念。
3.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22学时)
[1]周期信号的频谱——付里叶级数,典型信号频谱及特点,信号的带宽。
[2]付里叶变换定义及性质,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及频谱特点。
[3]用频域分析法求信号通过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响应,无失真条件,理想滤波器及可实现性。
[4]抽样定理及信号的恢复。
基本要求:学习拉氏变换的概念及性质,掌握S域模型的系统分析方法。
4、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6学时)
[1]拉普拉斯变换定义及性质,单边、双边拉氏变换、收敛域,逆变换,付氏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
[2]拉氏变换应用于系统分析,电网络的S域模型。
[3]系统函数H(s)与系统特征方程。
[4]系统的稳定性与罗斯准则。
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利用拉氏变换应用于系统分析,建立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5.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6学时)
[1]离散时间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样值(冲击)信号。
[2]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及系统框图。
[3]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4]单位样值响应和离散卷积。
基本要求:学习离散时间信号机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掌握差分方程的求解,掌握卷积和的计算。
6.Z变换 (8学时)
[1]Z变换的定义、性质,双边Z变换,收敛域。
[2]逆Z变换。
[3]Z变换应用于系统分析,系统函数H(z)与特征方程。
[4]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频率响应。
基本要求:掌握Z变换、逆变换及性质,Z变换用于系统分析。
7.状态变量分析法 (2学时)
[1]系统模拟图及信号流图。
基本要求:了解状态变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梅森公式。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 材:
《信号与系统》第2版 徐亚宁 苏启常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2出版
参考书: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 管致中 夏恭恪 孟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出版
《信号与系统》郑君理 杨为理 应启衍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3出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信号与系统》Alan V.Oppenheim 编著 刘树棠 翻译郑君理 杨为理 应启衍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7出版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共布置作业20次,每次不少于2道题。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包括六个部分:过程考核1(5%)、过程考核2(10%)、过程考核3(10%)、试卷成绩(4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5%)。
过程考核1考核内容为第一章、第二章;
过程考核2考核内容为第三章;
过程考核3考核内容为第四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