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复习大纲(学生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旅游资源开发复习大纲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对应性原则;
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突出的人造性
显著的时代性
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贵在自然
重在曲折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非物质性;
民族文化性;
地域性;
多样性;
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全面系统原则;
动态发展原则;
客观实际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