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 沉积学报.PDF

发布:2017-08-03约2.68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卷 第 期 沉 积 学 报 19 4 VoI . 19 No .4 年 月 2001 12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Dec .2001 文章编号: ( ) 1000-0550 2001 04-0524-0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郑聪斌 章贵松 王飞雁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安 710021)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 2 + 、 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 Fe Mn 水,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其热能除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 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50 ~ 349C ,气相成分中CO 摩尔浓度达到44 . 2 2 + 3% ~ 56 .98% 。 、 微量元素在鄂 、定探 、李华 井、芦参 井、陕 井和旬探 井白云岩中的富集,指示了这些 Fe Mn 6 1 1 1 8 1 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对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热水岩溶 内幕储层 发育特征 第一作者简介 郑聪斌 男 1956 年出生 工程师 石油天然气地质 中图分类号 TE122 .2 + 1 文献标识码 A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 侧,即东部的紫金山见有形成的碱性岩体,西部龙门一 主要以溶蚀孔洞为主,而溶蚀孔洞的形成则属于深埋 带下三叠系见闪长玢岩侵入体、厚 150 m 以上。并据 〔〕 1 现代地震记录,在该断裂中部的榆林地区的 井区, 藏期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 。通过热水岩溶发育的地 141 质背景、形成条件、地化标志及热水来源及运移途径的 陕99 井区和西部的定边附近曾先后发生5 . 5 级以上 深入探讨,揭示了本区热水岩溶的形成机制和发育特 的地震。可见,以往认为长期稳定的大同—定边基底 征,并依据 2 + 、 微量元素在白云岩中的含量变 古断裂仍存在着不定期的活动。这种活动虽然是隐伏 Fe Mn 化,预测了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分布规律。 的,对沉积盖层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但对深部热源的 形成和部分热液的上升仍然是重要的。由此可以认为 1 热水岩溶形成条件 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循环的热水。其热能除地热 ! . ! 热水的来源与地热源 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 热水的来源与地热源,是热水岩溶发育的基础。 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据前人资料,区内控制沉 过去一直认为,热水溶液来源与岩浆活动有关。但随 积层热流变化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着热水岩溶现象的不断发现,不少学者注意到热水来 源的多样性:既有岩浆或变质作用释放出的水,又有埋 藏加热的封存水;既有构造运动加热的深循环水,又有 〔〕 深部原生水和回注的海水等2 。只要这些水的温度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