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13数据可视化优秀案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pdf

发布:2024-03-10约3.1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13数据可视化优秀案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

为适应信息化、网络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探究

可视化教学模式,通过场景可视化、关系可视化、过程可视化、数据

可视化的教学实践,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养初中学生的关键

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既肩负着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

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可视化教学是可以被所有教育相

关者接受的高效能教学策略。它既能满足“整体成绩提升”的现实需

求,又能实现教学高效、切实减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能为

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

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现代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初中《道德与法

治》可视化教学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型教育模式的需要。基于视觉赋能的教育

可视化,对解释如何综合脑科学、认知科学的新进展,探索新的可视

表达方式,以提升人的视觉认知能力、如何实现知识的有序化,支持

形象式联想导航学习,缓解认知片面与偏差问题、如何实现高效的交

互界面,保证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畅通等问题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积极性。初中《道德

与法治》法律、国情部分的内容理论性强,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将大量的思维导图、图表和视频运用到教学中,再加上可视化工具将

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更接地气、逻辑清晰地展出在课堂上,能够帮助

学生透彻地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

国情等相关内容,可视化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贴近学生、

贴近社会的可视化场境加强学生的心理、情感的感知体验,有助于学

生健全人格,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可视化教学策略探索

设计可视化情境,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发挥导入效应,激发积极情绪。新颖新课导入做一个热身,

创设激发兴趣,引起思维碰撞的可视化场境,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讲《调控情绪》这一课,我以体验式情境:“神秘礼物来袭!”

导入新课—马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同学们非常期待、高兴,都

希望能抢到礼物。以老师数1、2、3开始进入抢礼物环节,老师明确

规则:举手最快的学生可以抢到礼物—此时学生的心情是有些焦虑、

有些紧张;当抢到礼物时—学生很兴奋,而抢不到礼物的同学是失落

的;打开礼物盒-盒子里面是空的—学生有愚弄的感觉、失落、生气,

再度打开第二个礼物盒,发现了一条玩具蛇—感到了恐惧。短短的

2-3分钟的时间,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后面的

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二,加强人物教学,图片、视频最具震撼和感染力。根据不同

内容,可从视觉情境、语言情境、故事情境、体验情境、案例情境等

方面去创设语义情境。如把一些深刻的道理通过故事的方式去讲述,

引导学生通过关系的类别找到知识点的内在结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以达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漫画、图片的直观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语义,并能通过图

片联想、回忆已学的知识。在讲到文明有礼的表现时,可以先让学生

列举出符合文明有礼的一些现象、一些行为,如高铁霸座、粗言烂语、

衣冠不整,插队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得

出文明有礼,包含言语的文明、仪表仪态得体、行为的文明。

促进图示构建,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第一,概念性知识的运用。学习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知识之间的关

系,无关系不理解,无关系不知识,用视觉的方式揭示信息元素的关

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对于概念的区分,在课堂引导学生去

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的图式,从而真正透彻地理解知识。可使

用双气泡图(如:)或者是图表展示。在讲到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知识

点时,引导学生绘制双气泡图。

通过比较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明确认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

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要增强法治意识,从而引导学生绘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