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技术标准及烘烤工艺优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密集烤房技术标准及烘烤工艺优化 河南农业大学 宫长荣 2010-04-25 提 纲 我国密集烤房发展现状 密集烘烤关键技术参数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强调装烟密度、烘烤时间 一、我国密集烤房发展现状 1.技术优势明显 减少烟叶烘烤技术复杂性; 降低烘烤技术风险; 烟叶外观品质提高; 烘烤节煤明显; 减少烘烤环节用工量; 烟叶种植有效产量增加。 2.密集烤房快速、稳定发展 3. 成功进行了密集烤房新技术研发 集中供热烤房; 高效电热烤房; 集群烤房集中控制尝试。 清洁能源烘烤设备利用 高效电热式烤房及太阳能辅助加热等试验示范,自控简便、精准,清洁无污染,运行成本不一定比烧煤更高,技术日趋成熟。 烤1kg干烟叶耗电量1.8-2.2度,费用比使用价格400元/吨的烤烟煤还要低; 一次性投入比大面积推广的密集烤房略高; 关键是电力供应必须正常稳定。 3.已经形成制定标准 2006年以来,密集烤房相关设备在试验、示范和推广中实现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逐渐成熟。 全国统一为一个规格:装烟室2.7×8×3.5m(3棚),烘烤能力20亩左右。 《密集烤房技术规范(修订版)》(〔2009〕418号)国家局下发;《密集烤房技术要求》已经通过标准化中心专家审定,指导全国密集烤房健康有序发展。 《要求》反映了近几年来的诸多技术创新,其中包括加热器、风机、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方面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 标准要求(1)集群连排式密集烤房布局 (4)高效能热风循环风机 (5)自控设备统一 面板统一;功能统一;设置配置统一;接口统一。 通过实时采集装烟室内干球和湿球温度传感器的值,控制循环风机、助燃风机、进风或排湿装置等执行器完成烘烤自动/手动控制。 设备使用寿命6年以上。 箱盖(面板) 规格和显示内容 (6)鼓励使用变频器节电和精准控制 5. 问题:烤烟质量 烤后烟叶时常出现颜色浅淡、僵硬、光滑、甚至烤青,油分减少;香气质量也存在工业企业的反响。 原因何在? 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烘烤原理相通,密集烘烤有特殊性? 一是密度增大;二是有循环风机导致叶间隙风速增加。 不能沿用传统烘烤工艺 所以,必须研究满足密集烤房的配套烘烤工艺: 装烟密度与烤房内叶间隙风速的关系? 风速对烘烤质量的影响? 烘烤时间与质量的关系? 烘烤过程湿度对质量的影响? 二、关于密集烘烤工艺的研究 ——关键技术参数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1. 主要试验研究内容 (1)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对比试验;共设8个试点; (2)密集烘烤装烟密度试验;共设2个试点; (3)关键温度点湿度调控试验;共设2个试点; (4)定色阶段升温速度试验;共设3个试点; (5)关键温度点时间试验;共设2个试点; (6)各阶段通风速度试验(风机变频调速);共设3个试点。 2. 烘烤过程检测分析项目 烟叶水分动态; 风速和温湿度动态; 烟叶形态和微观结构; 烟叶呼吸代谢和相关生理特性; 烘烤环境气体成分动态; 烟叶色素。 3. 试验样品处理 烤后烟叶样品数量共计226个; 测试分析项目: 等级分析; 外观质量鉴评;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烟叶香气物质检测(每个样品74种致香成分); 感官评吸。 共获取检测数据22000多个。 4. 主要研究结果和初步结论 ③烟叶失水过程有差异 普通烤房湿-热交换过程缓慢,叶内水分通过渗透压作用转移到叶表面,由于风速小叶在表面形成“水汽饱和层”。 由此,水分大的烟叶或烤房湿度大时,烟叶烘烤时间会更长,导致叶体变薄,也容易出现烤糟烟,或者高温高湿环境蒸片。 “光滑烟”、“叶片僵硬”原因? 密集烤房风速更大,能够及时将聚集在烟叶表面附近的饱和湿空气带走,加快“表面汽化”,内部扩散顺畅,失水加快; 同时还因和叶片表面接触的空气量增加,使烟叶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但内部扩散太慢,而外表面已干燥,形成“干燥的薄层”,阻扰内部水分向外扩散。 密集烘烤烟叶干物质损失量更小 烘烤过程中烟叶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A.密集烤房风速更大,和普通烤房湿球温度测定的差异。 B.操作原则的差异: 目前自控把控温作为优先控制原则。而在变黄定色期设定升温速度大概在每2-3h升温1℃,加煤和鼓风后很容易出现升温超过设定值,接下来自控仪就指令开启进风门进冷风,烤房在降温的同时,湿度也随之降低。 尤其定色阶段,烧大火、加煤勤、勤鼓风,此类现象更多,对湿度影响很大,对烟叶烟叶质量影响非常关键(特别是青筋等); 若烤房本身保温性不好,情况会更严重。 (2)装烟密度影响风速和温湿度状况,进而影响生理生化变化,最终影响烤房烘烤质量、烤能、能耗。 ① 外观质量 ② 烟叶化学成分 ③ 香气物质含量 烤房湿度、风速和装烟密度关系密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