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J07腹前外侧壁幻灯片.ppt

发布:2019-05-27约1.08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睾丸下降过程 腹壁操作 腹前外侧壁 腹壁层次结构(9层) 右下腹阑尾切口: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腹壁浅筋膜 浅筋膜分部:脐以下可分浅、深两层 浅层为脂性层,又称Camper筋膜; 深层为膜性层,又名Scarpa筋膜。 浅血管: 浅动脉:股动脉分支 ①腹壁浅动脉; ②旋髂浅动脉 浅静脉:脐周静脉网 经胸腹壁静脉,至腋静脉经上腔静脉回流。 经腹壁浅静脉,至大隐静脉经下腔静脉回流。 经附脐静脉,至肝门静脉再经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 浅淋巴管: 脐以上入腋淋巴结; 脐以下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皮神经: 第7~12胸神经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肌 层 腹直肌:腱划与腹直肌鞘前紧密结合不易剥离,腱划在肌后面不明显,亦不与腹直肌鞘后层融合。 腹外斜肌:上、中部肌束由外上斜向内下方,下部肌束几乎垂直向下。其后缘游离,构成腰下三角的外侧界。与腹外斜肌腱膜有关的结构: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内侧脚:较薄,附于耻骨联合。 外侧脚:较厚,附于耻骨结节。 脚间纤维:防止两脚分离,有增强浅环的作用。 反转韧带:从外侧脚开始,经精索与内侧脚深方,返折向上,止于腹白线。 腔隙韧带:由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腱膜折向后下方,附于耻骨梳内侧份。 腹内斜肌: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 腹横肌:肌束方向横行 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有关的结构: 提睾肌和提睾肌筋膜 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的肌束拱过精索至其后方时移行为腱膜,共同形成的肌腱附于耻骨梳。它有增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作用,在施行疝修补术时,可用作增强后壁的一个重要结构。 腹壁局部结构 腹直肌鞘:弓状线上下结构不同 腹股沟管:两个口、四个壁 定义: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肌与腱构成的裂隙。 内口:深环(或腹环),腹股沟中点上方约1.5cm。 外口:浅环(或皮下环),耻骨结节外上方。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内侧部分有脚间纤维加强,外侧1/3有腹内斜肌起始处予以加强。 后壁:腹横筋膜;内侧份正对浅环处有腹股沟镰予以加强。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形游离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其内侧份有腔隙韧带加强。 腹股沟管内容: 男性有精索经过,管腔较大。 女性是扁而细的子宫圆韧带,管腔较窄。 腹壁局部结构(续) 3、腹股沟三角:或Hesselbach三角 境界: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 前方结构: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如腹腔内容物经此突向浅环,称直疝;如经深环突向浅环,称斜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