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同步教学设计(湘教版).docx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同步教学设计(湘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下学期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5.教学设计内容: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同步教学设计,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地理区域差异,培养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课程将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互动讨论,强化学生对区域差异性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形成地理空间观念,能运用地图、图表等分析北方与南方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2.增强地理综合思维,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3.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地理审美意识,感受我国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地图阅读、地理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然而,对于区域地理特征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差异性认识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比较能力,但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逐渐形成,但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有待提高。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将受到以下影响:
1.已有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容易造成对课程内容的片面理解。
2.能力方面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分析区域差异时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但需要引导其将观察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3.素质方面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培养学生以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形成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对比分析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地图、数据,把握区域特征与差异。
2.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结合教材案例,探讨自然与人文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3.增强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4.树立人地协调观,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并初步了解了各个区域的基本特点。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看看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区域发展的。
###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北地理位置差异。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国从北到南,纬度跨度很大,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地理多样性和气候多样性。今天,我们要聚焦于北方和南方两个大区域,对比它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2)提问学生:提到北方和南方,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听到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有人提到了食物、有人提到了天气、还有人提到了建筑风格。这些都是很好的观察点,它们都反映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新课内容
####1.自然特征对比
(1)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特征的图片和数据。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特征。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而南方则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气温较为温和。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这些自然特征是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的。
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这些自然特征对北方和南方的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比如,北方的冬季,人们需要穿什么样的衣物,吃什么食物来抵御寒冷?南方多雨的气候,又对当地的农业和建筑风格产生了哪些影响?
####2.人文特点分析
(1)介绍北方和南方在语言、饮食习惯、节日活动等方面的人文特点。
(2)通过多媒体展示南北地区的民俗活动,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请看大屏幕,这是南方地区的端午节龙舟赛,这是北方地区的春节庙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各自地区的文化特色。
####3.区域经济发展
(1)分析自然和人文因素如何影响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自然和人文因素是如何影响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原因,农业以旱作为主,而南方则因为水资源丰富,发展了水稻种植等农业形式。
(2)讨论如何根据区域特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