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麦收割机发展史.docx

发布:2025-01-23约1.0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麦收割机发展史

小麦收割机的发展史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工到机械化的演变过程。

一、早期发展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英国最早出现了马拉的圆盘割刀收割机,这是收割机的雏形。这些机器虽然原理简单,但为后续的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期:

英国发明家史密斯于1811年研制出了一种用马拉动的收割机,配备了旋转的切割圆盘,能够有效割下小麦。

1820年,英国的布朗发明了第一台牵引式收割机,标志着收割机设计的一次重要突破。

1826年,英国的帕特里克·贝尔神甫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收割机,采用两匹马牵引,配备木翻轮旋转装置和带齿的刀片。

二、中期发展阶段

19世纪30年代:

美国发明家赛勒斯·麦克·考密克继承其父亲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改进了收割机的设计,推出了一款由两匹马牵引的收割机,更加高效且能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使用。

赫希式收割机于1833年面世,其设计更加简化,能够更加高效地收割小麦等作物。

19世纪中期:

1851年,麦克·考密克式和贝尔推动式收割机在伦敦展览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促进了更多的改进和更新。

到1854年,麦克·考密克式收割机又经过了改进,增加了伯吉斯和基系统,以及一组滚轮,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三、近代与现代化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随着拖拉机的普遍使用,同拖拉机配套的收割机开始取代畜力收割机。

20世纪中期以后:

收割机逐渐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能够同时进行精确的割取、脱粒、清理等多个环节。

现代收割机的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提高了收割效率,还提高了作物的收成质量。

四、中国小麦收割机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仿制国外畜力收割机,并进行研究改进。代表机型是太谷号和霍邱号自拨式小摇臂畜力收割机。

20世纪60至70年代:

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这一时期建成了一大批农机制造厂,并开发出了大量的收获机械新产品。

牵引式联合收割机是我国最早投入生产的联合收割机,第一代是北京农业机械厂根据原苏联C-6型样机研制的GT-4.9型联合收割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我国南方水稻收割机和北方小麦收割机的研制逐步走向成熟。

小型铺放式收割机在全国开始大规模推广。

小麦收割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手工辅助设备到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的演变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小麦收割机将继续向更高效、更精准、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