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其数量存在有限性及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加之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配置不合理,配置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并存,使得人地关系出现巨大的矛盾,严重限制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开发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的经济方面论述,提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策略。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 资源配置 存在问题 可持续利用1 引言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资源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资源,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土地资源对人类的特殊意义,决定了人类对土地资源不断探索、不断开发与不断利用的关系。人类很久就开始了土地利用的历史,土地利用现状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等综合因素的综合表现,其利用方式、状况与管理的优劣都将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很多矛盾。加上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约,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农村土地低效利用并存。人类对土地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不可逆转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区域性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严重限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绝对量大、相对量小,耕地数量大幅度下降、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稀缺已经构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最后要实现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与时倶进地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解决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条件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并通过一系列的合理利用组织,协调人地关系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其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一定形式的土地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保持一定的永续性,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保证土地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达到经济可行性、生态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1 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2.1.1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是使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城区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大量建设项目基本采用粗放式的外延扩张方式,大量占用了耕地。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加上城市用地制度并不完善,在城市化进程中圈地之风盛行,大量的房屋和楼宇崛起。另外由于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的农田被征用来建设。另外,很多村民进城务工,土地被撂荒、闲置。2001年至2010年,我国近10年共减少耕地1.5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20世纪50年代为0.2 hm2,60年代为0.16hm2,70年代为0.13hm2,80年代为0.09hm2,90年代为0.08hm2,2000年降至0.07hm2,预计2023年将降至0.05hm2。2.1.2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撂荒。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与“圈地”过于容易,用地成本偏低相关,使得土地开发利用集聚不足。耕地利用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存放的耕作方式,比如一个地区的稻田可以收获两季,但是本地农民只中了一季,大大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除此之外, 不少农民因种植收益低而让耕地撂荒。2.1.3 土地质量退化严重 不适宜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是退敌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质量退化方式与人类土地利用不合理有关,表现为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数量减少表现为整个土体毁坏或表土丧失,质量降低表现为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质量下降。土地质量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下降、土壤盐渍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污染。由于灾害,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不合理的土地经营、重用轻养,农村的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另外,人为的滥砍滥伐,不合理的放牧、不合理的开垦使得土壤水土流失与沙漠化严重。生活工业废水废渣不加处理随意排放、农业不合理的施药,使深受污染的土地不断增加。2.2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失灵在我国的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不完善土地市场的存在,市场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属于市场自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属于市场运行失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土地市场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成熟的土地市场拥有完善的市场结构体系和市场运行要素,并拥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城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