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摘 要】民族音乐学已在我国发展37载,其在发展中构建出自身的学科体系,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涌现出一些问题,笔者拟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并对该学科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20)01-0061-02
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
(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概述。民族音乐学的前身是比较音乐学,产生于欧洲,崛起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将比较音乐学带入中国,虽然得到萧友梅等人的大力支持,但比较音乐学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接受和推广。1980年6月,由高厚永先生发起,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成功举办后,我国民族音乐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民族音乐学开始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发展。沈洽先生把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分成四个时期,分别是“比较音乐学”时期、“民间音乐”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学理论研究)时期、“民族音乐理论”时期和“民族音乐学”时期。①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本土产生的学科“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传来的“民族音乐学”是同一学科,因此提出用“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取代原“民族音乐理论”名称;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它们根本不是同一学科,建议废除“民族音乐理论”这一学科名称,用西方的学科名称和研究方法建立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学派。以上两种偏于极端的提法显然都不太适合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学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用本土的“民族音乐理论”掩住其光华,而是应该像祖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样,走出一条中国的民族音乐学道路。
(二)西方民族音乐学与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异同。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前身是比较音乐学,其研究对象是除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其研究表现出开拓型特点。美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在其《什么是民族音乐学》一文中说:“民族音乐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及其最具特色的研究者来说,或许应该认为是那种有关无文字社会的音乐……如今世界上属于‘无文字’这个范畴的人种有: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大洋洲人、澳洲土著以及分布在亚洲各地的许多部落民族;这些人的文化经常被称为‘原始的’文化。”由此可见,欧美民族音乐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常表现出“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思想,即将本民族文化视为“先进的”和“高等的”,而将欧美以外民族的文化视为“落后的”和“原始的”。他们对非欧美音乐的研究兴趣,多半是出于猎奇的心理,或抱着为研究而研究的态度。②这样的研究态度使西方民族音乐学者在研究时常不自觉地采用客位观视角研究,因此他们只能观察到外部对象,而无法融入其文化圈子,无法领悟到该音乐对于该文化中的人具有何种意义。以埃利斯的《论各民族音乐的音阶》为分界线,西方民族音乐学者才逐渐从“欧洲文化中心论”中走出来,开始正视非欧洲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学除极少数学者研究异文化音乐外,大多数学者都在研究本民族音乐文化,其中包括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民族音乐学建立之初的目的是建立中华民族的音乐理论体系,其表现出收拢性特点。中国学者常常采用既局内又局外的身份研究本民族音乐文化,因为他们不仅从小生长于现今所研究的音乐文化中,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以一名专业学者的眼光去研究,需要不断地和自如地在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身份中切换,寻找研究的最佳切入点。
比较音乐学在其发展演变中产生了西方民族音乐学,我国民族音乐学则来源于本土学科民族音乐理论,虽然西方民族音乐学和我国民族音乐学的起源和研究侧重点不太相同,但是它们两者的研究方法却是一致的,我国民族音乐学借鉴和采纳了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即将音乐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从比较音乐学到ethnomusicology的发展来看,很明显,ethnomusicology与我国的民族音乐学有了更接近的思想基础。在价值观上,ethnomusicology所提出的“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又是我们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前提和基础。③
二、民族音乐学在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注重“音乐”还是“文化”。在“民间音乐研究”时期,我国的大量音乐研究只研究音乐本体,忽视将音乐放在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环境中考察。为了改进这一不全面的研究方法,我国民族音乐学借鉴国外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然而,近些年来,民族音乐学界出现一大引人深思的现象:许多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将对文化背景及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放置于主体地位,而不重视对音乐本体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学者想把音乐放在文化中去研究的良好意愿,但是凡事都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