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总结
篇一: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篇二: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3、分子和原子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
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分子比原子大。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结构
电子(带负电) 原子
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
(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核电荷数)
(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金属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稳定 结构元素 非金属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而达稳定结构 元素
稀有气8个(氦为2个)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体元素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4、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如钠离子(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如氯离子(Cl+);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
3
4)离子符号的意义: 一个镁离子(镁离子)
例如 Mg2+ 一个镁离子带俩个单位的正电荷
课题三元素
1、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2)元素之最 -------地壳:O、Si、Al、Fe生物细胞:O、C、H、N
海水中:O、H、Cl、Na空气中:N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非金属元素----固态有“石”字旁;液态“氵”字旁;气态“气”字头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
2、元素符号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宏观
有时还表示一种物质(如金属单质Fe-铁、稀有气体He-氦气、固态 非金属C-碳)
例如 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课题一 爱护水资源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