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科研工作报告.doc

发布:2017-03-13约4.9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打造新型教师队伍 享受职业快乐幸福 ----团校教科研工作汇报 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广大教师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是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教育科学研究应该让一线教师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水平。目前,我校初步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科学研究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平稳、有序、顺畅的开展,为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现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 一、我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任务目标: (一)立足现实,通过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使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四)在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的同时,构建教育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培养一批科研型的骨干教师,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二、我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的特色: (一)坚持以校为本,建立健全适合本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2007年学期初,教科室便通过学校教师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黄石团城山实验学校教科研(教育科学研究)制度》,建立了激励管理机制。一是给要求: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地对教师提出切实要求。如校长、教研组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着具体要求。二是给担子: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每一个月至少听四节课,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每学期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设计、教学反思每两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由市教研室主持,我校综合实践课题组成员参与编写的《安全教育》教材,已由省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黄石市地方教材走进课堂。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自主性、创新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展示人格魅力拓展了空间,在国家大一统的课程环境下,教师是课程的消费者,课程被异化为“教材”,教师鲜活的教育经验和人生体验被掩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获得前所未有的工作自主与精神自由,他不仅是实施者、传递者,更是开发者、编制者,不仅是实施课程,更是在创造课程。甚至作为课程资源本身与其他资源共享。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充分体会职业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展示个人魅力,从而享受职业的快乐与幸福。 在《安全教育》地方教材走进全市中小学课堂的今天,我校教师借助参与编写教材的有利条件,也走在这门课程教学的前列。龙霞老师执教的《安全教育》公开课,获得与会教师一致好评,并推动了本课程的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影响不可谓不大。 (三)注重全员参与,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暑期教师培训 坚持在暑假前两周,开始规划培训内容,由教科室形成完整方案。根据开发区或省市级教科研部门通知,教科室及时调整时间安排和培训形式,如确定了校园安全专题讲座、小学语数外说课培训、师德学习、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名师讲座、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板块,既有业务素质的培训,也有政治思想的学习,形成了一份科学充实,形式多样的暑期培训菜单。在历次暑期培训中: 1、一线教师参与率100%。教师日常事务繁重,难以静下心来思考总结。暑期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及时的契机,针对各年龄段、各岗位教师设计的培训,保证了一线教师的全程参与听讲与讨论相结合,保证培训过程的有效性。规范过程管理,走教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教科室积极走教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以课题为引领,课堂为阵地,引导教师立足日常教学中的困惑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课题,并制订好研究计划,学期中要通过实验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教科研开展“新课程改革大家谈”活动,利用时间,让中青年教师上台围绕专题轮流主讲,发言做到“四有”: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有自己的教学实例,有自我的反思体会,有落实改进的设想措施。 现代化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指导思想是着手建设数字化校园,让教师在网络中学会共享、合作、互助;同时解决教师研修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师更好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更好的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服务;在新的环境下,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立学校教研的新模式,为教育服务,为老师服务,更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我们相信,网络可以拓宽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渠道,可以让广大家长走进我们的教学,打破教师的“圣人形象”,更好的让社会各界理解教育,支持教育,信赖教师。它有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