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终稿.ppt

发布:2017-03-15约5.85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现实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除增长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家鼠繁殖力极强,善于打洞,偷吃粮食,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家鼠数量? 有害生物的控制 老鼠 机械捕杀 施用激素 药物捕杀 施用避孕药 养殖或释放天敌 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降低 繁殖率 减少数量 增大环境阻力 降低环境容纳量 打扫卫生 硬化地面 时间 种群数量 1.减少数量 机械捕杀 药物捕杀 时间 种群数量 1.减少数量 机械捕杀 药物捕杀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J型 2.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环境阻力 时间 种群数量 K值 S型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K值 J型 环境阻力 时间 种群数量 2.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1.减少数量:机械捕杀、药物捕杀 哪种措施较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 2.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养殖或释放天敌、打扫卫生、 硬化地面、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3.降低繁殖率等 课堂讨论   A. 大熊猫食性单一、繁殖率低、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岭里,活动范围需求广。   试分析大熊猫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你能提出保护大熊猫措施吗? 大熊猫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自身繁殖率低 食性单一 气候变迁 栖息地的丧失等 保护大熊猫的措施? 提高繁殖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 生活空间,保护环境,改善她们的栖 息环境,帮助减少其环 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 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 根本措施。   C.在渔业捕捞问题上,人们总是希望捕到更多的鱼。如果捕捞量长期过高,种群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们应该怎样来确定 合适的捕捞量才能 即不危机鱼类种群 的持续发展,又能获 得较高的鱼产量? 课堂讨论 时间 种群数量 K 环境阻力 J型 S型  种群数量的恢复需较长时间。  如果外界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种群还有可能绝灭. 1.如果长期过度捕捞: 2.捕捞量的确定: K/2 捕捞量≤K/2值。 这样既有利于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又可获得较大收益。 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 课堂练习巩固: D 习 巩固练习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种群数量的变化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增或减 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2)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 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的特征。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是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有 。 A 过度繁殖 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性别比、年龄组成、气候、食物、天敌、人类活动等 时间 种群数量 A B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 (3)讨论探究思路:问题 (4)制定计划: (5)实施计划: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7)表达和交流: (8)进一步探究: 酵母菌出芽生殖 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酶 无氧呼吸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酶 有氧呼吸 1 怎样进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