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训_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1.1.2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1.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1.2.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2.2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 PC机系列体系结构
1.3.1 基于8088 PC总线的微机结构
1.3.2 基于80286 ISA总线的微机结构
1.3.3 基于80386 ISA总线的微机结构
1.3.4 基于80486 EISA总线的微机结构
1.3.5 基于Pentium ISA/PCI总线的微机结构
2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人类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
制出。取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由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推出了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提出采
用二进制、存储程序及在程序控制下执行的理念 。
第一代:1946年-1957年。
器件:电子管,磁芯和磁鼓存储器。
软件采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没有OS。
内存容量:仅为几KB。
运算速度:每秒5000 次的加法运算。
体积:非常非常庞大,用6楼计算机大楼。造价昂贵
性能:非常非常很差
3
第二代:1957年-1965年
采用晶体管:磁芯内存,磁盘外存,内存容量增至几十KB
运算速度:每秒十万次。
体积:大大减小,用1层楼,计算机中心。
造价:价格降低、昂贵。
性能:大大提高。
软件采用高级言:COBOL、FORTRAN、ALGOL 等高级高级语言。
第三代: 1965年-1971年
采用集成电路:内存采用磁芯和半导体,磁盘外存
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次到每秒几百万次;
体积:更进一步大大减小、只用1个大房间。
价格更低。
软件:广泛采用了操作系统 。
4
第四代:1971年-现在
采用: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微机诞生:1972年,4004, INTEL,BILL.盖次
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浮点运算
除了操作系统广泛采用外,产生了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5
1.1.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分类
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第一代(1971年-1972年):
71 年推出了 4 位低档微机,其代表产品有 Intel 4004
72 年推出了 8 位 Intel 8008。
只有 48 条指令,时钟频率 500KHz;集成度每片 3500个晶体管。
第二代:1973年-1977年
推出 8 位中高档微机,
Intel 公司代表产品 8080、8085
Motorola 公司的 M6800
Zilog 公司的Z80。
6
第三代:1978年-1984年
推出 16 位微机
Intel 公司代表产品 8086/8088
Motorola 公司的 M68000
Zilog 公司的 Z8000。
1981年著名的 IBM 公司,推出了 IBM/PC/XT
1984 年将之扩展为 IBM/PC/AT(Advance Technology)
1984 年 Intel 公司推出了新的一代 16 位 80286 微处理器。
7
第四代:
1985年-1999年
1985 年 Intel 公司推出了32位的 80386 微处理器
每片的集成度每片达 27.5 万晶体管
运行速度:每秒完成 500万指令(MIPS)
1989 年 Intel 公司推出了80486 微处理器
每片的集成度达 25 万晶体管
1993 年 Intel公司推出了 Pentium 芯片
每片的集成度达 310 万晶体管
运行速度:每秒完成 90MIPS 指令
1995 年 Intel 公司推出了Pentium Pro 芯片
8
每片的集成度达 550 万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