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件第一章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 专业课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等 软件基础:程序语言、计算机基础等 后续课程:数控技术 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王庭有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安排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课程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初识可编程控制器 (6学时) 软电器与基本逻辑指令(8学时) 工作原理与电路分析和设计(6学时) 可编程控制器与顺序控制(8学时) 可编程控制器的高级程序指令(6学时) 主机扩展(2学时) 编程器和编程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验课中进行) 第1章 初识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mputer,简称PLC)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 由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简称与个人计算机的英文简称一样,同时现在的可编程控制器又是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展而来的,为了避免混淆,一般称为可编程控制器为PLC。 可编程控制器起源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亦称机床电器控制系统),是该系统的智能化,但其功能得到极大的扩展,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业控制器。 世界上几大著名的PLC生产公司 美国 AB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哥德公司 德国 西门子公司 日本 三菱公司、东芝公司 PLC的应用领域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是PLC的最基本控制功能。(路灯,电梯,十字路口红绿灯) 模拟量的闭环控制 PLC具有A/D、D/A转换及算术运算等功能,因此可以实现模拟量控制。 数字量的智能控制 数据采集与监控(电厂车间,矿车间中的粉尘) 通信、联网及集散控制 典型的应用例子 电梯 数控机床 厂矿控制 生产流水线控制 红绿灯控制 机器人 1.1可编程控制器的物理结构及其系统的组成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和普通的计算机相同,都包含CPU、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四大部分,但外型上有很大差异。 1.2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二、两种系统常用元件简介 1、继电器—接触器系统常用元件 按钮——输入控制的命令 常开、常闭 继电器——用于控制回路 接触器——用于执行输出,控制被 控对象,如上电或断电 (常用元件动画演示由其它软件提供) 线圈不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触点就是常开触点 线圈不通电时处于闭合状态的触点就是常闭触点 真实的继电器中与电路有关的部分是触点系统和线圈。 电气结构=线圈+触点 2、PLC中的常用元件 输入继电器:相当于真实系统的按钮或开关 用X+数字编号表示,如X001,对应接线端子为X1 输出继电器:相当于真实系统的中间继电器,控制接触器的动作 输出继电器的数字编号是在其对应的输出接线端子的数字编号前面加0。例如,输出接线端子Y1对应的输出继电器为Y001。 辅助继电器和定时器 相当于实际系统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 三、典型应用举例 梯形图中最左侧的一条竖线称为左母线或主左母线,最右侧的一条竖线则称为右母线。 在一些厂商的图形编程器或图形编程软件中,不画右母线。 母线相当于电源线。手工绘制梯形图时,右母线可以画也可以不画 梯形图是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时,面向使用者,用来描述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功能的一种形象的图形。 梯形图在可编程控制器内体现为程序,即用户程序。设计绘制梯形图的过程,也就是编写用户程序的过程。 通过设计绘制梯形图来实现用户程序的编写,是可编程控制器易用性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1.3 PLC梯形图的绘制规则 绘制梯形图时,输入继电器的线圈不能出现在梯形图中。 绘制梯形图时,软继电器的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二者之间要加入触点,软继电器的线圈之后(线圈与右母线之间)不能出现任何其他元件,线圈不能串联,只能并联。 绘制梯形图时,同一个线圈不要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同一个线圈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时,只有最后一次有效,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梯形图中不要出现混联电路(分不清串联和并联关系的电路),PLC没有处理混联电路的指令; 只有处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指令,梯形图中出现的电路要能分清串联或并联关系。如果有混联,应拆分成串联或并联的关系。 梯形图的主要特点 (1)梯形图中的继电器不是物理继电器,每个继电器是映像寄存器中的一位,是“软继电器”。 继电器状态可以反复读取,所以可以认为有无限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程序中可反复引用。 (2)梯形图图中并没有真实的电流,而仅只是“概念”电流,且只能从左向右流动。 (3)梯形图中只出现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而不出现输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