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教育部十二五课题申请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度 2015年度 编号
教育科研规划专项课题
申请书
课 题 名 称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
负 责 人
申 请 日 期
联 系 电 话
2014年11月编制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
课题名称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 负责人 姓 名 性 别 职务 电 话 手机号码 单 位 电子邮件 地 址 邮 编 联系人 姓 名 性 别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邮 编
主要参加者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承担任务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数学学科强调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综合运用。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和学习速度存在差异,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传统课堂中,学生面临着以下许多问题:课前缺乏有效手段来促进预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所学;自主学习意愿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听讲效果有限;同时,教师面对大班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上,基础概念讲解占用大量时间,教师缺乏课时带领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探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这给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很多的挑战。
在理论层面,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不论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把学习知识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利用结构化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性内容,完成知识输入。解放教师课上讲解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课上使用自主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还是混合式学习法,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线上线下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对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贡献。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兴起,也给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能,因为微课的形式十分灵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和各个不同的阶段使用微课帮助学生学习。
基于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微课的运用,丰富和改变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师生及生生互动、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混合式学习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的创新,重构学习过程以提升教学效果。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案,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示范案例,推广到其他的学校和班级中。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研究将会围绕微课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尝试,并将用微课和用传统方式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通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对比,研究微课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持续的经验总结和探索,探索出既适合实践,又有理论和实证基础的,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微课”是指长度在几分钟左右,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认知重点进行精炼讲述的授课视频,视频形式多种多样,语言贴近学习者认知。依托于“微课”,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开展“混合式学习”(如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丰富、高效的教学实践,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使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成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我校将会使用微课,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尝试教学模式改革,比如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前布置学生学习微课,课上使用自主学习单和各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或者将微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灵活的运用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环节中,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方式促进教学。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将通过个性化的智能练习和学习管理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同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师管理后台了解学生的详细学习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制定基于微课的整体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模式创新。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在使用微课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的过程中,研究将会通过以下几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微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