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如图所示,设电源输出电压保持不变,R0=10?。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C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移动滑片P至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电源电压U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分别为多少? 3.2 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 教学目标 1、明确电流的定义及形成机理,掌握公式 2、明确电压就是电势差,知道电路中电势的变化规律 3、理解电阻的形成,知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复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电流:流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 跟所用时间t 的比值I 叫做电流. 定义式: 单位:安培,简称安(A ) 电流是有方向的: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一、电场与电流 2.参与导电的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中的是自由电子; 电解质溶液中的是正、负离子; 电离气体中的是正、负离子 和电子。 电荷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案例、(1)在金属导体中,若10 s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0 C,则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少A? (2)某电解槽横截面积为0.5 m2,若10 s内沿相反方向通过横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均为10 C,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多少A? 3.金属导体中电流形成的机理: 设金属导体横截面积为S, 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每个自由电子的电荷量是q, 导体中每单位体积中自由电子数目为n个,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通电时间t 案例、现有一铜导线截面面积为1mm2 .若通过该导线中通有电流2.4A,导线每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为8.4ⅹ1028m-3.求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 三个不同的速率: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10-5 m/s ; 自由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105 m/s; 电流的传播速率即光速 2.电势变化规律:在外电路沿电流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即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流总是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无电阻的导线上无电势降落。 二、电路中的电压和电势变化规律 1.电压:沿电流方向上任意两点间存在的电势差,就是电压。 也叫电势降落 外电路中的电势变化的图像 实验表明:沿电流方向电势是逐渐降低的。 2.形成机理: 形成机理: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过程中,不断地与晶体点阵上的原子实碰撞,形成了对电子定向移动的阻碍作用. 三、电阻的形成: 3.纯金属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R=R0(1+αt) R:t ℃时的电阻;R0表:0 ℃时的电阻值,α:电阻的温度系数. 原子实:失去一些核外电子的金属原子叫做原子实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定义式: 4.电流流过电阻,电阻发热原因: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过程中不断地与原子实碰撞,将它的一部分动能传递给原子实,导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就升高了. 四、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应用注意: R2﹥R1 R2<R1 2)适用于金属导电体、电解液导体,不适用于空气导体和某些半导体器件. 1)两个对应:时间对应、空间对应 3、伏安特性曲线:研究部分电路常画成I~U或U~I图象,对于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对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 要点考查 要点1 对公式I=Q/t的理解及应用 要点2 电流的微观解释及其应用 要点3 电阻的形成及与温度的关系 要点4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阻伏安特性图像 注意问题 1)对于公式I=nqSv,要理解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不要死记公式.注意其他变形 2)学会先建立一种模型,再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的方法. 3)若已知单位长度的自由电荷数为n,则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 例1: 某电解池内,如果在1 s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0×1019个一价负离子从相反方向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 A.0 B.0.8 A C.1.6 A D.3.2 A D 对公式I=Q/t的理解及应用 习题讲解 3.如图所示,在某一电解池中有一价的电解液,t s 内通过溶液内截面的正离子个数为n1,负离子的个数 为n2,设元电荷的带电量为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从A指向B,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从B指向A B.溶液内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相互抵消,电流为零 C.溶液内电流方向为从A指向B,电流为 D.溶液内电流方向为从A指向B,电流为 D 2:在电解槽中,1 min内通过横截面的一价正离子和一价负离子的个数分别为1.125×1021和7.5×1020,则通过电解槽的电流为 。 5A 例2、截面面积为S 的导线中通有电流I.已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