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石流防灾教育校园宣导.doc

发布:2018-04-09约7.61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緣起目的台灣地屬亞熱帶地區,地勢陡峭、多山少平原,為一個四面環海之島嶼,且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之間地震敏感地帶,地質環境特殊又複雜,地形陡峭、破碎,又經常有地震、颱風、豪雨等天然因素,因而極易發生山崩、洪水、侵蝕、土石流等自然災害及人為不特定因素加以破壞,如不當開闢山區道路、超限利用山坡地、濫墾濫伐等,造成坡地表土裸露之現象,每逢颱風豪雨,引發許多水土災害。我國近幾年來,歷經921集集大地震、颱風、豪雨、土石流等天然災害不斷地肆虐及摧殘,造成國家建設和水土自然資源的嚴重破壞和衝擊。加上,工商業快速發展,社會快速都市化,各種人為災害也相對不斷增加,致使防災與保育課題頓時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並備受政府的重視。在各種天然災害中,尤以每當颱風及豪雨季節期間,山區因常發生山崩進而引發「土石流」殺傷力大,對自然、生活環境所造成之威脅相當嚴重。因此,水土保持局自2005年起委託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利用土石流防災宣導車、深入山區,希望藉由土石流防災教育培養民眾認知土石流災害的知識及土石流發生時有避災的應變能力,並且針對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域之國小學童,設計以環境教育融合土石流防災之課程教學,目的在於落實國小學童對天然災害的認知及災害回應能力,達到防災教育向下紮根、水土環境永續發展的目的。土石流防災宣導車目前許多土石流潛勢溪流地區,由於交通不便,加上城鄉差距,以致於許多土石流之教育資源無法深入山區學校及偏遠社區,而造成當地學生及民眾無充足之土石流災害防救及坡地水土保育知識,形成土石流防治之漏洞。因此,水土保持局委託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規劃設計一部土石流災害防救巡迴宣導車,將土石流災害防救教育資源行動化,深入山區進行土石流防災知識宣導,以及水土資源環境保育教育,讓山區中小學及偏遠地區民眾獲得較多的教育資源,縮小山區及都市教育之城鄉差距。宣導活動內容宣導活動主題包含土石流和防災避難知識兩個層面,教學內容為土石流發生原因、土石流造成的災害、土石流發生的前兆、防災用品準備項目和如何疏散避難,透過課堂教學,直接與學童面對面之接觸,實質瞭解學童上課情形並立即解決學童之疑惑,灌輸學童正確的水土保持知識,更深入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本宣導活動共有單元,其中包括:土石流劇場-土石流不流、土石流總動員、土石流大富翁、雨量筒DIY及土石流等。 校長介紹並歡迎土石流宣導人員 土石流宣導人員介紹活動內容 教案設計(一) 土石流防災宣導車多媒體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土石流不流 設計者 ? 教學時間 十分鐘 學生人數 約十五人 教學資源 斗笠、學士帽、綠豆*n、高爾夫球*4、密封罐*4 實施地點 室外 實施時間 9年月 教 學 目 標 了解土石流的現象。 土石流造成的破壞。 土石流的成因。 土石流的防災。 活 動 過 程 解說者先做農夫打扮,設計情景為信義鄉豐丘村的村民大會(1min) 土石流過去發生的情景,和災民的述說(3min) 模擬豐丘村受到土石流的情形,以石頭的角色來說明土石流的現象,解說者營造對話的情景(5min) 將設計好的密封罐交給觀眾,以親自動手的方式了解土石流構成的現象(5min) 郝博士出場,解說員需改做學者打扮(1min) 以幻燈片的方式展示豐丘村的災情(1min) 解說員配合畫面中的圖來說明土石流的發生的條件(6min) 以模型說明土石流發生的地點,和發生土石流時正確的避難方向(2min) 教導如何防範土石流災害,展示防災避難包(4min) 前半段為土石流知識的測驗,後段為配合模型的實地演練(10min) 解說者打扮農夫土石流的現象 小朋友聚精會神的聆聽 土石流流動時大石頭在上面還是在下面呢? 小朋友操作模擬土石流的石頭流動情形 土石流海報宣導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土石流總動員 設計者 教學時間 十分鐘 學生人數 教學資源 教學海報、防災避難安全帽、緊急逃生背包、雨量筒、道具(背景布幕、角色扮演安全帽、模擬房屋)、小禮物、擴音設備 實施地點 一般教室 實施時間 95年2月~96年X月 教 材 分 析 發展環境覺知與敏感度能觀察土石流發生前兆,並探究生活週遭可能發生土石流的自然與人為。 覺知自己及他人的生活方式對土石流發生的影響。 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土石流成因與對環境的關懷。 應發展之環境概念知識 認識土石流發生與基本的形成因素。 能了解土石流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