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酒酿造中微生物相关作用.ppt

发布:2018-10-11约5.7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课堂报告的正文 2.5微生物参与热能供应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有机物质的分解伴随着能量转化。微生物在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中,常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能增加温度,加速化学反应进行,特别是引发了美拉德反应,形成酱香风味。 2.6微生物的其他作用 微生物还可参与分解原料中一些难以利用的物质,例如:可将木质素、单宁、果胶等物质分解转化成多种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源,从而进一步转化为香味物质。 五、课堂报告讲述过程中希望讨论的问题 1、浓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量很多,但为什么不是主体香? 2、白酒生产工艺蒸馏中,一蒸和二蒸出的酒有何不同? 白酒酿造中微生物的 相关作用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白酒及白酒的分类 ?白酒生产工艺 ?白酒中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1.白酒及白酒的分类 1.1白酒 中国传统白酒是以淀粉质或糖质原料,加入糖化发酵剂(糖质原料无需糖化剂),经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其酿造的实质是主要来源于酒曲、窖泥、酒醅以及工艺操作环境的相关微生物,参与淀粉糖化、酒精发酵、产酯生香等生化过程。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1.2白酒的分类 因酿造原料、酒曲种类和生产工艺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特色、风格不同的各种香型的白酒。目前共包括12种香型,即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米香型、兼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药香型、特香型、豉香型、老白干香型、馥郁香型。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1.2.1浓香型白酒 浓香型酒,以泸州老窖特曲和五粮液为代表。一般酒度为60度。其风格特点是:窖香浓郁,绵甜甘例.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酒的主体香味成分是己酸乙酯和适量的丁酸乙酯,并有糟香和微量的泥香。另外,泸型酒种类众多,但其共性是,香要浓郁,入口要甜并有回甜(谓之“无甜不成泸“)。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cr:《白酒酿造及新型白酒工艺学》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1.2.2酱香型白酒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它的主体香味成分至今尚未确定.但有认为酱香白酒没有主体香.其香气是多种芳 香物质组成的复合香气.初步认为是一组高沸点羰基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其香味特点和酒曲的关系较大,香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高温曲、高梁和麸皮.推断有美拉德反应的产物,是微生物发酵与化学合成相结合的结果。其风格特点是;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回味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散( “空杯留香”)。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1.2.3清香型白酒 以山西汾酒为代表,酒度为65度(降度前)。其风格持点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其主体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主要是衬托作用)。除主体香成分外,还含有较多的多元醇、醋酸、双乙酰等芳香物质,并且汾酒中所含的辛酸乙酯较多.比泸州特曲高3倍,这对形成汾酒的典型风味有着重要意义。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cr:《白酒酿造及新型白酒工艺学》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2.白酒生产工艺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3.白酒中的微生物种类及特点 3.1白酒中的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非丝状的原核生物。一个细茵细胞就是整个生命的实体,可以实现营养、代谢、遗传、变异繁殖后代及对生存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等生命活动的全部过程。由于细菌非丝状的特性,它们的个体形态就是细胞的简单形态。按其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3.1.1乳酸菌 乳酸菌,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在大曲、小曲及其酒醅中均存在.如乳链球菌,乳杆菌.在大曲中存在少量此菌对大曲酒中酯的形成是有利的。另外,在白酒生产中乳酸在白酒口味及香味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3.1.2乙酸菌 乙酸菌,即醋酸菌,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的短杆菌.无芽孢.不能运动,好氧。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膜,是氧化细菌的重要菌属。产酸能力强,对酵母菌杀伤力大,醋酸是白酒的香味成分之一.同时也是丁酸、己酸及其酯类生成的前体物质,但是如果白酒中醋酸超量,将会使酒呈刺激性酸味,还可阻碍正常乙醇发酵。大曲中含量较少,小曲及白酒发酵过程中含该菌较多.在生产中更要严格控制。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3.1.3 需氧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有芽孢,能运动,革兰氏阳性,好气性杆 菌。大多分布在土壤、水和空气中,大曲中含量较少,繁殖迅速,特别是在高温、高水分、曲块发软的区域,常有芽孢杆菌繁殖。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能分解淀粉及蛋白质,产生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