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_结业考试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语言教学法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经达成共识的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参考《怎样教》
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能力。
2、教外国人汉语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参考《怎样教》
教外国人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
1)以培养学生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3)汉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5)课堂教学要创设情景。
6)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什么是母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参考《怎样教》《简论》
按国家界限来划分,母语指本民族的语言。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4、什么是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参考《怎样教》
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关于其母语的知识和技能。
语言交际能力:
5、什么迁移、正迁移、负迁移?参考《简论》
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甚至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也可以称为干扰。
6、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怎样教》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的两个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极大,是教与学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上。他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运用者和创造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在“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时间的主人。
7、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主要原则?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应该怎样做?参考(《怎样教》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有:实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对教师的要求是:㈠课上: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教师的讲解应少而精,讲练比例最好控制在3:7左右。在操练方式上应注意:⑴从易到难;⑵从“死”到“活”;⑶突出重点、难点;⑷讲求实效;⑸控制课堂节奏,有张有弛。㈡课下:让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如开设汉语角、节目表演、文化讲座、参观、旅游等。
8、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的5C具体指什么?
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Communities(社区),即在语言交际、文化认知、外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言文化方面的比较以及到社区等校内外环境运用语言等5个方面来制定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
9、什么是偏误?偏误的来源有哪些?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偏误?参考《简论》
偏误是指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偏误的来源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待学习者偏误时,要综合考虑学习者年龄、学习阶段、偏误类型、教材结构等因素,正确引导学生,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自我效感,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自觉地运用语言,培养交际能力。
10、请简述教学中常用的七种教学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区别。参考(《怎样教》
1)语法翻译法:又称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近代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基本特征:系统讲授语法规则,母语、外语翻译,其语言学基础是机械语言学理论,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外语教学的基础,注意语法形式的分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以翻译(外—母,母—外)为重要教学手段,用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用母语进行教学,无论语法知识还是课文内容都用母语进行讲解;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不注重口语;重视理性,强调通过外语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妥协法等。其基本特征是: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教学中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仿照幼儿学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其语言学基础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和科学的连贯语法,所以特别重视语音教学。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同客体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通周围环境中人的直接联结。基本原则有:直接联系员额、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