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醚和氧化合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一) 醚的命名 (二) 醚的制法 (三) 醚的物理性质 (四) 醚的化学性质 (五) 环醚 (六) 练习题 (二) 醚的制法 (1) 醇脱水 (2) Williamson合成法 (3) 烯烃的烷氧汞化-脱汞法 (4) 乙烯基醚的合成 (二) 醚的制法 (1) 醇脱水 此法适用于制备低级单纯醚,不能制高级醚和混合醚。例: (2) Williamson合成法 此法适用于制混合醚和单纯醚。 脂肪芳香混合醚 (3) 烯烃的烷氧汞化-脱汞法 (4) 乙烯基醚的合成 由于乙烯醇不存在,不能采用Williamson合成法制备乙烯醚,而是利用乙炔的亲核加成来制备乙烯醚: (三) 醚的物理性质 相对密度、沸点较低,因为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② 水中溶解度与同碳数醇差不多,因醚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④ 光谱性质 醚的IR谱图特征: 只有C-O键的振动吸收,峰形较宽。 烷基醚νC-O:1060-1150cm-1 芳基或烯基醚νC-O:1200-1275 cm-1。 NMR谱图特征: 醚分子中与氧相连的亚甲基质子的δ=3.4~4.0。 例:高P231图9-4、图9-5,正丙醚的IR和NMR谱。 (四) 醚的化学性质 (1) 盐的生成 (2) 醚键的断裂 (3) 过氧化物的生成 (4) Claisen重排 (四) 醚的化学性质 醚分子中无活泼氢,不能与金属钠反应,也不与酸、碱反应。 ∴ 醚的化性比较稳定,但醚比烷烃活泼! (1) 盐的生成 盐必须在浓HCl、浓硫酸作用下才能生成,因为 盐在浓酸下才能稳定存在,一遇水即水解!利用此性质可分离提纯醚。 (2) 醚键的断裂 醚与HBr、HI作用,可使醚链断裂: (3) 过氧化物的生成 环醚:-O-与二价烃基两端相连的化合物。如: * 1. 简单醚 C H 3 O C H 3 C 2 H 5 O C 2 H 5 C H 2 = C H O C H = C H 2 二甲醚 ( 简称甲醚 ) 二乙烯基醚 二苯醚 乙醚 R—O—R′ C—O—C -----醚键 R = R′—— 简单醚 R = R′—— 混合醚 一、命名 ——先写出二个烃基的名称,再加上“醚”字 醚 C H 3 O C 2 H 5 C H 3 O C ( C H 3 ) 3 O C 2 H 5 甲乙醚 苯乙醚 甲基叔丁基醚 ——将小基团或苯基写在前面 2. 混合醚 可以看作是烃的衍生物来命名,将较大的烃基作母体,剩下的RO- 部分看作取代基。 3. 结构复杂醚 RO- —— 烷氧基 C H 3 C H 2 C H 2 C H C H 2 C H 3 O C H 2 C H 3 1 2 3 4 5 6 3- 乙氧基已烷 对甲氧基丙烯基苯 3- 甲氧基- 1- 丙烯 (甲基烯丙基醚) 1 2 3 命名常采用俗名,没有俗名的称为氧杂某烷 C H 2 C H 2 O C H 3 C H C H 2 O 环氧乙烷 氧杂丁烷 (1,4- 环氧丁烷) 四氢呋喃(THF) O O O O 1,2- 环氧丙烷 4. 环醚 1,4- 二氧六环 (二恶烷) 5. 多元醚 首先写出潜含多元醇的名称再写出另一部分烃基的数目和名称,最后加上“醚”字。 C H 3 O C H 2 C H 2 O C H 3 C 2 H 5 O C H 2 C H 2 O H 乙二 醇二甲醚 乙二醇乙醚 注意: 不能用叔卤烷做原料制醚,因叔卤烷在碱性条件下易消除: 一般用酚钠与脂肪卤代烃反应。 O N a C H 3 I O C H 3 N a I O N a O C H 3 C H 3 O S O 2 O C H 3 C H 3 S O 4 N a 硫酸二甲酯 特点:符合马氏规则;反应快、产率高、操作方便;不发生 重排;没有竞争的消除反应。 ∴乙醚有弱极性,常用作有机溶剂。 ③ 极性: 例:利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除去正溴丁烷中少量的正丁醚、1-丁烯。 答案:用浓硫酸洗。 B F 3 R R/ O B F 3 R O R/ + A l C l 3 A l C l 3 O R R/ R O R/ + M g X R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