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doc

发布:2019-10-14约5.1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      法律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关于法律教育的毕业论文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律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1】      浅论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法律教育      一、我国传统高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法治经济市场主体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和平稳运行的必要保障      纵观我国的传统法律教育模式其已经很难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对高校法律教育的改革倾注了非常大的关注度      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相分离      从属性上来看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中调整、约束人们行为以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从善与恶、好与坏的角度通过人们内心的价值判断标准、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约束和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法律则是利用强制性来规范、确保人们行为的合规合法保障社会的有序发展      道德和法律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道德强调的是自律将被动的遵守变成主动约束      法律强调的是他律其通过强制性和威慑性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      道德和法律运用不同的约束形式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标从本质上看道德和法律是不可分割的      但是在我国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通常是被割裂开来往往偏重于道德修养教育因此很难使学生持续性地形成稳定的法律信仰而这又会反过来对道德认识产生负面的作用最终影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法律学科课程和法律活动课程相分离      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看重学科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忽视活动课程的作用认为活动课程会扰乱在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还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相符      因此在我国高校的法律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比重大大超过了活动课程有些甚至都没有开设相应的活动课程      高校法律教育老师往往只重视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略对学生法律素质以及相关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法律知识认知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法律知识的对相关法律问题和法律情景的分析涉及过少师生间缺乏互动      但是归根结底法律都是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师只阐述某一具体规定而未能让学生掌握和领会该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的话一旦学生遇到情况的发生如果缺乏具体的明文规定往往会束手无策、无法灵活应用甚至造成学生自身的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      (三)法律教学避重就轻对法律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      长久以来因为我国古代法制的特点程序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只知道实体而不知道程序将程序法视作实体法的附属品可有可无      受此影响在我国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会有意识地增加更多的实体法的内容以及相关案例占用了本该是学习程序法的时间另外因为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也未曾经历过相应的法律执行程序因此学生对程序法的感知会更加的模糊      这就导致高校法律教育的成效有所影响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法律基础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法律实际运用的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法律教学偏向义务本位权利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      从我国法治观的发展演化历程来看我国的法治观还是侧重于“义务”的规定强调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社会控制      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法律教育实践中仍然还残存着义务本位思想的影子具体表现在法律教育内容编排上往往强调学生的守法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用法能力、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的培养      在以义务本位思想为指导的高校法律教育过程中教学主体即老师是以预先设定学生是“恶”的前提下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其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的法律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不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这种教学活动几乎完全抹杀了学生在法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对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产生加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造成学生对法律的片面理解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二、高校法律教育的素质教育发展新取向      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时代发展节奏经济建设要有现代化的思想相应地教育也应当有现代化的理念和策略在人们思想观念向现代化不断转变的同时社会的法治建设也要走向现代化      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律教育已经出现了在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和规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