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的初中Python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小金导航系统”项目.docx
PAGE
1-
基于UbD的初中Python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小金导航系统”项目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编程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编程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已有超过50%的中小学开设了编程课程,其中初中阶段的编程教育尤为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编程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Python作为一种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在国内外编程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中国青少年编程教育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Python在我国青少年编程教育中的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Python的简洁语法和丰富的库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编程时能够快速上手,同时也能够通过编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提高初中Python编程教学的效果,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UbD(UnderstandingbyDesign,理解性设计)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评估方式和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UbD的初中Python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小金导航系统”项目为例,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分析UbD理论在Python编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编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UbD教学理论概述
(1)UbD教学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McTighe)于1998年提出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UbD理论将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目标设定、评估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2)在目标设定阶段,UbD强调教师需明确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挑战性。目标设定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评估设计阶段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多样化的评估工具,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活动设计阶段则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3)UbD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UbD还注重教学评价的持续改进,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UbD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编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基于UbD的Python编程教学设计
(1)基于UbD的Python编程教学设计,首先需明确教学目标。在目标设定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Python编程的特点,制定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初中生而言,教学目标可以包括:掌握Python基本语法和常用库;能够运用Python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目标设定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升编程能力。
(2)在评估设计阶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践成果等。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业批改,关注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实践成果展示,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在教学活动设计阶段,教师需结合UbD理论,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编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并逐步实现代码编写。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编程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代码阅读与讨论:教师提供一些优秀的代码片段,让学生阅读并讨论其设计思路、优缺点等。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提升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项目实践:以“小金导航系统”项目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优化等工作。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代码调试与优化:教师引导学生对已编写的代码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执行效率。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编程技能。
-代码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编程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互相学习、交流。这一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共同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UbD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