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doc

发布:2016-05-16约1.47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建铁路黔张常线站前工程二标段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黔张常铁路(代建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 录 1 总则 2 2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 2.1工程概况 2 2.2地形地貌 2 2.3地层岩性 2 2.4地质构造 2 2.5水文地质 3 2.6不良地质、特殊岩土 3 2.7气象特征 4 2.8地震动参数 4 3 监控量测的目的 4 4 监控量测管理及各方职责 4 4.1 监控量测各方工作职责 4 4.2 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5 4.3 监控量测人员职责 5 5 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7 5.1 设计量测项目 7 5.2 量测频率 7 6 监控量测实施及要求 8 6.1净空变化量测 8 6.2 拱顶下沉量测 12 6.3 地表下沉量测 12 7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3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15 8.1 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5 8.2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18 9 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21 10 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 23 11 监测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23 1 总则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为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为设计和施工决策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编制本细则。 2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以下简称“黔张常铁路”)位于渝东南、鄂西南和湘西北交界地带。站前2标地处重庆市黔江区舟白镇至湖北省咸丰县朝阳寺镇之间的山区,线路依次经过河西村、武陵山机场、张家坎村、柴家堡、黄山村、路东村、陈家园村,箭坝村、石门村及湖北省咸丰县朝阳寺镇石门坎附近,交通主要干线为武陵大道及S202省道。站前2标DK12+550~DK24+973区段线下工程(不含阿蓬江特大桥),正线建筑长度11.1公里。其中:桥梁2座/349.94延米,预制T梁324孔,隧道4座/7.443公里(大坪隧道为Ⅱ风险隧道),箱型桥一座/393.12平米;跨线桥一座/3孔;涵洞7座/381.43延长米;黔江北车站1座。 2.2地形地貌 此处山区地形上呈三级台阶状地貌,各级以斜坡岩溶地貌过渡相连。进口端、横洞口交通较为不便,施工便道修建难度较大。 大坪隧道位于阿蓬江左岸中山区,地表高程480~850m,相对高差200~700m。隧道最大埋深230m,最小埋深17m。隧道沿一山梁西北侧展布,此山梁近南北走向,岭脊位于线路右侧。全隧道位于可溶岩区域中,山顶上冲沟、落水沟、小型溶蚀洼地较多,岩溶地貌强烈发育。 2.3地层岩性 隧道洞身涉及底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细角砾土,三叠系中统嘉陵江组灰岩、下统大冶群灰岩夹白云岩,岩性较为单一。 2.4地质构造 隧址区地处灈河坝-大集场向斜的东南翼,在隧址区总体表现为一单斜。受构造影响,底层局部发生扭曲,隧道通过岩层整体产状N25°E~50°W/40°~73°N;节理较发育。 2.5水文地质 ①地表水 主要为阿蓬江及其支流朗溪沟,为一年内常流水沟,非雨季朗溪沟沟水实测水量约3万m3/d,地表径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②地下水 隧道地层岩性的组合特征、含水介质特征,隧址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溶洞水。 ③隧道富水性分区 根据环境水对混凝土侵蚀判定标准无侵蚀性。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地层岩性和构造以及隧道的埋深,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将隧道围岩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划分为岩溶裂隙溶洞水强富水区(Ⅰ)。 ④涌水量预测 隧道正常涌水量17969 m3/d,最大涌水量97033 m3/d。 ⑤环境水对混凝土的侵蚀判定 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 2.6不良地质、特殊岩土 大坪隧道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 ①岩溶主要类型及特征 物探资料显示,该段岩层存在12处物探异常区,推断为岩溶发育,溶腔或岩溶水富集。5号暗河于DK20+405处与线路交叉,暗河在此处高程为540m,隧道此处轨面设计高程为597m,推测该暗河位于隧道以下约57m,对隧道施工有一定影响。地下水以网络形式连通,汇聚于地下暗河,其连通方向基本与岩层走向一致,呈近南北方向。 ②岩溶空间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可溶岩山体的岩溶发育呈现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