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讲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冲裁变形分析 ;2.1 冲裁变形分析 ;2.1.2 冲裁变形过程(如图2.1.3)
弹性变形阶段 板料产生弹性压缩、弯曲和拉伸等变形
塑性变形阶段 板料的应力达到屈服 极限,板料开始产生塑性剪切变形
断裂分离阶段 已成形的裂纹沿最大剪应变速度方向向材料内延伸,呈楔形状发展
;2.1.3 冲裁力--凸模行程曲线
;2.1.4 冲裁件断面质量及影响因数
1.断面特征
圆角带
光亮带
断裂带
毛 刺
;2.材料的性能对断面质量的影响
塑性好的材料,裂纹出现较迟,材料被剪切的深度较大;
塑性差的材料,剪切开始不久即被拉裂,断面光亮带少。
3.模具冲裁间隙大小对断面质量的影响(如图2.1.6)
;2.2 冲裁模具的间隙 ;2.2.1 间隙对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尺寸精度:指冲裁件的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差值越小则精度越高。
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因素:间隙/材料/工件形状和尺寸。
当模具制造精度确定后,间隙较大时,拉伸作用增大,落料件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孔径大于凸模直径;间隙较小时,挤压力大,落料件尺寸增大,冲孔孔径变小。
;2.2.2 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2.2.3 间隙对冲裁工艺力的影响
2.2.4 间隙值的确定
1.理论确定法
由图2.2.2中三角形ABC的关系得:
;2.经验确定法;2.3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2、考虑冲模的磨损规律
落料模:凹模基本尺寸应取最小极限尺寸;
冲孔模:凸模基本尺寸应取最大极限尺寸。
3、凸、凹模刃口制造公差应合理
形状简单的刃口制造偏差:按IT6~IT7级;
形状复杂的刃口制造偏差:取冲裁件相应部位公差的1/4;对刃口尺寸磨损后无变化的制造偏差:取冲裁件相应部位公差的1/8并冠以(±);
;4、冲裁间隙采用最小合理间隙值(Cmin 单边)
凸凹模磨损到一定程度情况下,仍能冲出合格制件.
5、尺寸偏差应按“入体”原则标注
落料件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冲孔件上偏差为正,下偏差为零.
;2.3.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1)落料;2、凸模与凹模配合加工;
设计时:基准件的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应详细标注,非基准件上只标注公称尺寸,但在图样上注明:“凸(凹)模刃口按凹(凸)模实际刃口尺寸配作,保证最小双面合理间隙值2cmin”。;;2.4 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
原则:压力机公称压力=冲裁工艺力总和
弹压卸料+下出件的模具
弹压卸料+上出件的模具
刚性卸料+下出件的模具
;压力中心: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
方法:求空间平行力系的合力作用点。
原则:
(1)对称形状的单个冲裁件冲模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2)工件形状相同且分布位置对称时,冲模的压力中心与零件的对称中心相重合。
(3)形状复杂的零件、多孔冲模、级进模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计算法求出冲模的压力中心(如图2.4.2);
斜刃冲裁
阶梯凸模
加热红冲
减小冲裁力的设计(如图2.4.3);2.5 排样设计 ;排样考虑的原则:
﹡提高材料利用率
﹡保证零件质量
﹡简化模具结构
﹡生产率高
﹡操作方便;有废料排样法 少废料排样法 无废料排样法
少无废料排样的
优点:
简化模具结构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缺点:
刃口单边磨损
模具寿命低
零件精度低;
1、搭边
指零件与条料边缘之间或零件之间的余料。
搭边作用:补偿定位误差、增加条料刚度、保证零件质量。
搭边值的确定:根据经验定,搭边值不可过小也不可过大。
;2、条料宽度的确定
(1)有侧压装置时条料的宽度(图2.5.3)
(2)无侧压装置时条料的宽度(图2.5.4)
(3)有定距侧刃时条料的宽度(图2.5.5);2.6 冲裁工艺设计 ;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
⑴冲裁件形状应尽可能简单、对称、排样废料少(如图2.6.1)
⑵采用圆角过渡,避免清角;
⑶避免冲裁件上产生过长悬臂与狭槽(如图2.6.2)
⑷孔间距、孔与零件边缘之间的壁距离不能过小(如图2.6.3)
⑸孔径不宜太小。;2.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对于普通冲裁,冲孔件公差最好低于
IT9级;落料件公差最好低于IT10级。
3.冲裁件的尺寸基准
冲裁件的尺寸基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