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讲义.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力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 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 。
力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力 弹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构造;使用方法。
施力物体:地球。
重力 大小:G=mg
三要素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知识点1:力
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就是作用)
符号:F 单位:牛顿(牛),“N”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举、压、排斥、吸引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例:运动员举杠铃;大象压跷跷板;渔翁拉渔网;推土机推泥土。
产生力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物体间有相互作用。
通常与两个物体有关,其中一个为施力物体,另一个为受力物体,单独的一个物体
不存在力的作用,离开物体也不存在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的关系: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两物体间没有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磁铁)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例2:人用手抓住绳子将水桶提起,水桶收到向上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水桶 B:地球 C:绳子 D: 手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
B: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
C: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力的单位是千克。
例4:在龙舟比赛中,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 B:龙舟 C:龙舟上拿船桨的手臂 D:湖水
例5: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1、两种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
速度大小改变:由静止--→运动;由运动--→静止;由快--→慢;由慢--→快。
运动方向改变:转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改变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非一定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轻轻的推物体,但没动);如若物体发生了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2、运动状态不变的情况:匀速直线运动;保持静止。
3、改变物体的形状:弯钢片、拉弹簧、拉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