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 知识提纲.pdf

发布:2025-01-03约3.05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地理选修1知识提纲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地域性

(二)季节性和周期性

问题:“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反应了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二、农业的投入和产出食用:蛋,牛奶,肉制品等。

1、农业的产出:各种农产品工业生产的原料:皮毛,橡胶等。

2、农业的投入:

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

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

科技: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在加大,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科教兴农)。

三、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上分属种植业和畜牧业。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

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称为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

自给农业: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商品农业: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美国的商

品谷物农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材图5.4)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同属地广人稀的地区,它们比较接近哪

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产品是什么?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

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如水稻,小麦

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果林业等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我国东南丘陵为红壤,易种植茶树

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6、政策: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华北平原、三江平原、东北平原建立商

品粮生产基地

二、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1、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

围。例:我国橡胶生产、双季稻生产、小麦的种植高限的扩展

2、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温室无土栽培、修筑梯田、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分别是对何种不利自

然因素进行改造?

注意的问题: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

到投入和产出比。如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

三、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它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例如:

1、城郊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2、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该农产品的经营规

模就会扩大,反之就缩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