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现实状况的调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现实状况的调查
前言
调查主题: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人生目标
时间:2013年7、8月 对象:身边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员
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 方式:聊天谈话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打工者,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他们在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中占约占60%,大约1亿人。他们出生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民、土地、农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国社会却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目前,我很多以前的同学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他(她)们在中考、高考失利后,很多都相继走上了打工的道路。他(她)们中,有的是中考落榜后直接走上了打工之路,有的读了几年中专,或者跟随一些技师边工作边学习技能。还有的是在高考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在他们大多在经济发达的浙、闽、粤一带的沿海地区务工,少数留在家乡景德镇,和省内的一些其他城市。他(她)们相对来讲自身的文化水平不是高,其中的很多人都是迫于无奈,实在不得已才这么早走上工作道路的。其中的很多人小时都是怀揣着很多美好的梦想,但是由于现实残酷的制度才不得已走上现在的道路。
自2010年1月23日以来,以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截止到2010年11月5日,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富士康跳楼事件的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的社会发展问题。
今年暑假期间我都自己身边一些已经走上工作道路的同学,和身边其他一些青年打工者进行了一些调查。
正文
调查发现的人群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自己的父辈那样,愿意做脏、苦、累,并且收入少、社会地位低的工作,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奋斗目标也不再是简单的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
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是他们的聚集地,第二代农民工则主要在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
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以后住在城市里。但与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他们学业不精,缺乏高等教育机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缺乏父辈那样的吃苦忍耐精神,不愿意接受低收入的体力活,但又缺乏接触高收入工作的机会。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处在结婚适龄期,其中有些人已经步入了婚姻,并且有的还已经有了儿女。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面对子女教育的问题。他们大多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实际上,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不可能实现他们的愿望的。
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具有一下特点:
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
他们的“城市梦”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执著,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
3、他们中间绝大多数很少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
消费特点:
他们中的人大多人都会消费自己收入的60%。他们把超过一成的收入花在了文化娱乐和电话费上。在接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固有陋习的影响。他们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追求较好的生活,工资很少寄回家。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
现象: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现象。而与“三低”相对应的,则是“三多”——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
心态:
对许多第一代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对城市并不过分追求。但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辈的那种艰苦的生活。外出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他们对城市的向往更加强烈。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冷酷的门槛,却再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长期的城市生活,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面对的挑战:
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胜过他们的父辈。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其他高素质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心中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巨大落差,难以在城市中立足,但又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栖人”。
他们的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