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doc

发布:2017-12-23约6.8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 2010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科举制度兴起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第一部具有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编是 。 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赞科夫 D.凯洛夫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结构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方法 4.一般说来,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5.经验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卢梭 C.赞科夫 D.杜威 6.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承担的角色是 。 A.领导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7.“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来自于 。 A.《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8.教师向学生解释和论证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的教学方法称为 。 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读法 D.讲演法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来自于 。 A.《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9.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是 。 A.道德规范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意志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B.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 D.与课堂教学整合 1.B 2.D 3.A 4.B 5.D 6.C 7.B 8.B 9.C 10.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实现:一是 ,二是再生产科学技术。 3.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4.美国学者 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并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等级。 5.道德教育过程一般顺序的终点是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 2.劳动技术教育 3.教科书 4.教学规律 5.课外活动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 25分) 1.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一直具有阶级性。 2.近墨者未必黑。 3.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是一回事。 4.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相联系以及它在“长善救失”中的地位和作用。 5.学生品德是在其自身与他人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现代教育的特征。 2.试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班长轮换制”的意义,并为班主任实施和推进“班长轮换制” 提供具体建议。 我很推崇我的母校的一个做法——“班长轮换制”。虽然这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对于一部分班级骨干来说没有什么两样,但对大部分从未参与过班级管理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值日班长不仅要约束好自己,还要负责好当天班级的各类事情。每个同学都有一天展示自我,还要写工作总结,哪怕是一句话也行,但必须是真实感受。班主任定期组织大家评比“最佳值日班长”,以此激发同学的积极性。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做班长,很难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轮流班长也总是不屑,但每次看到同学站在讲台上难以抑制的兴奋、自豪和那份令人惊讶的负责,也就尝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后来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才慢慢明白,这简单做法的背后其实体现了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级需要对人的发展起着波浪式推动作用。为此,我尝试在班级建设中持续推行“班长轮换制”,并总结出“班长”这一职位有多种存在形式。 (1)班长:期初在小干部选聘中确定人选,由1人任职。 (2)小班长:期初在小干部选聘中确定人选,每天2人,共 10人,每周循环。 (3)值日小班长:全班同学轮流担任,每天1—2人,每周五确定下周值日小班长人选。 (4)班长+小班长:班长是固定人选,小班长 2 人 1 天,每周循环,3 人共同负责班级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