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声母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ppt

发布:2018-10-23约2.85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普通话语音训练 第二节 声 母 (4课时) ■复习旧课 ⒈答问(三选一) ⑴语音有哪三大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⑵音素与音节哪个单位更小?为什么? ⑶《汉语拼音方案》由哪几部分构成? ⒉说出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名称和位置 第一、第二课时: 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一、温故知新 ⑴什么是声母?声母是由哪种音素担任的? ⑵辅音和元音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辅音和元音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气流是否受阻: 切记: 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其中20个辅音只担任声母,n即可做声母又可做韵尾,nɡ只做韵尾。(韵母学习时再重点掌握) 所以,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但不能说凡是辅音都是声母 (nɑn、nɑnɡ)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㈠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就是辅音(该声母)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地方。 这种阻碍,是由口腔里的两个部分接触或者接近而形成的。前者如m ,后者如h(试用声母本音来发)。 声母发音部位共有7个,即成阻的部位共有7个。因此按发音部位划分,声母可分成7类。 ⒈双唇音 ⒉唇齿音 ⒊舌面音 ⒋舌根音 ⒌舌尖前音 ⒍舌尖中音 ⒎舌尖后音 双唇音——上下唇闭合,构成阻碍P8 b、p、m 唇齿音——下唇与上齿接近,留一条窄缝,构成阻碍 f 舌面音 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先接触后接近构成阻碍:j、q 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接近,构成阻碍:x 舌根音 (发音时舌根抬起) 舌根与软腭接触,构成阻碍:ɡ、k 舌根与软腭接近,构成阻碍:h 舌尖前音 (发音时舌尖平伸至上齿背) 舌尖与上齿背先接触后接近,构成阻碍:z、c 舌尖与上齿背接近,构成阻碍:s 舌尖中音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构成阻碍 d、t、n、l 舌尖后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至硬腭前端) 舌尖与硬腭前端先接触后接近构成阻碍:zh、ch 舌尖与硬腭前端接近,构成阻碍:sh、r ㈡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就是辅音(该声母)发音时构成和克服阻碍气流的方式,也就是阻碍气流和消除阻碍的方式。声母的发音可分为三个阶段:成阻、持阻、除阻。 发音方法的学习,应与巩固发音部位的学习相结合。 发音方法有几种划分: ⒈ 根据气流阻碍的方式不同分为5种 ⒉ 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分为2种 ⒊ 根据气流强弱分成2种 ⒈ 根据气流阻碍的方式不同分为5种 ⑴塞音:b、p、d、t、 ɡ 、k 成阻——发音部位两点闭合 持阻——保持阻碍,气流停蓄 除阻——突然解除阻碍,气流冲出,因爆发、 破裂而成声(故也叫“爆发音”或“破裂音”) ⑵鼻音:m、n、(nɡ )(这种声音可以延长) 成阻——发音部位两点闭合(封锁口腔通路) 持阻——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颤动声带,气流同时进入鼻腔、口腔形成“双重”共鸣,同时气流从鼻孔透出。 除阻——发音停止。 ⑶擦音:f、h、x、s、sh、r (这种声音可以延长) 成阻——发音部位两点接近(留一道窄缝)。 持阻——气流挤过窄缝,发出摩擦之声。 除阻——摩擦声音结束。 ⑷边音:l 成阻——发音部位两点接触,阻塞口腔中间通路。 持阻——声带颤抖,气流从舌头两边透出成音。 除阻——发音完毕。 ⑸塞擦音(塞音与擦音结合,先“塞”后“擦” ):j、q、z、c、zh、c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