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春马铃薯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

发布:2017-11-22约4.4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WMLSBZH/2009-02 大春宣威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操作规程 为提高马铃薯单产,改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特制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一、目标产量 省级马铃薯高产创建区域,万亩连片亩产2吨、千亩片区亩产2.5吨,百亩核心区亩产3吨,十亩高产攻关点亩产3.5吨以上。市级样板平均亩产比上年增10%以上。 二、地块规划及布局 地块选择高海拔地区,交通便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集中连片、前茬为玉米的中上等肥力的坡台地块,播种前进行深犁细耙,精细整地,做到土松垡碎。省级万亩连片高产样板设立一个千亩示范区、一个百亩核心区,5个10亩连片高产测产点。各乡(镇、街道)要举办10亩连片的高产栽培攻关点5个。 三、主推技术 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技术,是以良种和配方施肥为基础,采取缩小种植行的行距和株距、扩大空行行距的宽窄行种植方式,具有盖土厚,肥力集中,通风透光强,大中薯比例高、产量高等优点。 1、选好品种 选择大春薯原地储藏到次年1月收获的良种和秋薯种子及脱毒原种和一级种,品种以宣薯2号、会-2号、合作88号、云薯201、威芋3号、红眼等高产、高抗品种,实行一片一品,效果较好的是高海拔地区脱毒种薯基地的一级种,增长效果较为明显。 2、适时播种  抓最佳节令播种,高产示范区要求在3月15日至3月25日期间种植为宜,每片5天内种植结束。 3、宽窄行规范化种植  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并把宽行的土培到窄行上,使窄行形成墒,且墒高达25cm以上, 播幅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播幅为1.3-1.4米,即:马铃薯行0.5米,空行0.9-0.8米,塘距0.25-0.3米,保证亩播种3500-3800塘,播种深度0.25米。采用划线理墒的实行相距0.5米处划二条种植线,再距种植线0.9-0.8米划第二播幅种植线。用牛抽沟,种两个粗细犁后空四个细犁,种植时种两个粗细犁马铃薯时进行到犁合墒后,空三个细犁,种第二播幅的两行粗细犁马铃薯,再到犁合墒。播种时种薯主芽部分朝向犁底层。播种质量总体要求是深、直、匀,即深犁、深种、深盖土。   4、合理施肥:一次性施足底肥,底肥以增施农家肥和马铃薯测土配方专用肥为主,亩施农家肥1500~2500公斤,马铃薯专用肥60~80公斤。 四、中耕管理:马铃薯出苗一个月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内的土培一部分到马铃薯行上;间隔一个月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尽量把空行的土培到马铃薯种植行上,使墒高达到0.2~0.3米,使墒面成垄,空行成沟,春旱时有利于灌水,夏季降雨集中时,有利于排水。一般进行中耕垄墒2~3次,达到深种深盖,使马铃薯匍匐茎全部深埋土内,以增加结薯量,提高产量。 五、防治晚疫病:宣威近年来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基本不抗晚疫病,须及时用农药控制晚疫病,第一次用药在马铃薯现蕾期,第二次用药间隔15~18天。药品使用大生、克露与甲霜灵锰锌交替使用,进行田间喷雾。上述农药属低毒低残留,在薯块内不会造成残留。 六、适时收获:马铃薯成熟后,选择睛天收获,收获后要分品种分等级贮藏,需出售的商品薯按等级标准要求、并使用“宣威土豆”品牌袋包装,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 缩小种植行的行距和株距,增大空行行距,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生。。宽窄行种植,把宽行的土培到窄行上,使窄行形成墒,且墒高出25cm以上的种植方式 小春马铃薯 “地膜抗旱集雨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地膜抗旱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深犁深种的基础上,凹塘或凹面整地,单垄双行地膜种植,能提高天落雨利用率,增加产量。为规范种植标准,提高种植效益,特制定“小春马铃薯抗旱集雨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地整地 小春马铃薯应布局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区域,地块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强,能回潮或排灌方便的水田或旱地种植。播种前要深犁细耙,使土壤疏松,确保出苗整齐。 二、种薯选择 严格挑选种薯,剔除病烂薯,提倡整薯播种。若种薯过大,土壤墒情好、排灌方便的地块可切块播种,切块时,沿种薯纵切,每块重50克以上,保证有1至2个芽眼;切过病薯的刀具应清洗、消毒;切块后,种薯伤口要用草木灰涂抹,晾干后播种。种薯主要选择品质好、生育期短的“宣薯2号、宣薯3号”、“会—2号”、“威芋3号”、“云薯201”等中早熟品种。 三、适时播种 小春薯播种太早,幼苗期易受霜冻危害;播种太晚,生长期短,产量不高,影响下季作物种植,各地可根据不同海拔区域选择适当的播种节令,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宜在12月20日至12月30日种植,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宜在12月1日至12月20日种植。 四、合理密植、规范栽培 种植密度,纯种每亩种植3700—4400塘,播幅1.2米(小行0.4米、大行0.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