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章摘要】
经济管理就是要做到有计划的管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渐激烈。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是否能够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升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医疗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渐完善,医院的经济活动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非常巨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医院的经济负担逐渐加重,医院越来越重视本身的医疗服务收入,经济管理贯穿于医院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影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医院的经济管理主要是医院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运用经济手段,使得医院如何在投入较少的人、财、物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效益。伴随着医疗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于医院来讲,必须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规律的发展需求。
1 当前医院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1.1 传统的医院付费逐渐被医保所代替
伴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医保付费的方式正逐渐在各个医院中流行开来,代替了传统的医院收费,医保中心作为付费的一方,代替患者付费,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磋商,对医院的收费行为进行统一的规范,医院的收入也由医患的人数所决定。当前,我国的医保在全国范围内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
1.2 通过药品加成的收入方式不再存在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医院的经济收入大部分都是通过药品的加成获得的。在很大程度上,药品的差价决定了医院的经济收益水平。伴随着我国药品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规定医院通过药品加成收入的方式必须取消,同时,医院的经济收入要转移到对医院成本的控制方面上来,通过成本的控制,加强对医院各个运行环节的管理,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 当前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1当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医院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对经济管理在医院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且竞争意识不强。对于医院来讲,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是医院的经济能否合理组织和协调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必须全员参与到其中,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医务人员片面的认为经济管理只是领导层和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自己无关。这种错误的认知得不到纠正,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2.2对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在我国当前的医院中有一部分医院意识到了经济管理对医院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也了解经济管理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竞争,同时也有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想法。但是在医院的很多医务人员和领导都是医学专家出身,对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这就使得经济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不可能在医院得到良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现阶段在医院存在着很多的呆帐、坏帐,所有这些现象的产生基本上都是由于医院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采取内部宽松的经济管理纪律、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等引起的。
2.3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相当滞后。很多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采用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式,医院的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很难使医院在投入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得到较多的经济收益。
2.4对经济管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误区。当前很多医院的领导片面的认为经济管理就是要赚钱,因此,他们就只重视一时的经济收入、业务总量等问题,但是却忽视了随之而来提高的医疗成本。甚至有些时候会导致医疗机构的收入提高但是结余却下降的局面,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2.5由于大部分的医院属于公立医院,所以存在计划福利性比例较高,国家经济计划与政府拨款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导致医院普遍存在投入支出不计成本的现象。医院的财务始终处于低水平管理的局面,财务管理手段与方法较为落后。财务管理人员甚至普遍的轻视经济管理,风险意识淡薄。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医院的经济审核制度以及防风险预案等制度都相对薄弱,缺乏建立完整的经济风险的评估、预防、响应、问责等机制,造成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特别是部分医院还蔓延一种“超前消费”的错误思想,这样经过长时间混乱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循环,使得医院的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面临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要学习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的发展要求,开拓医院的融资渠道、合理降低医院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3 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提升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经济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是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