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详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 验 内 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
实验二、犬骨骼的观察、骨骼辨认测试
实验三、血液的凝固
实验四、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五、蛙心活动观察
实验六、红细胞计数
实验七、反射弧分析及脊髓反射活动观察
实验八、胃肠运动观察和小肠吸收观察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养
[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材料设备]
显微镜、组织切片、擦镜纸等。
[方法步骤]
(一)机械部分
1、镜筒
2、物镜转换器
3、镜臂
4、调焦器
5、载物台
6、镜柱
7、镜座
(二)光学系统部分
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
1、目镜:常见的有5×、10×和15×(×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常使用的是10×目镜。
2、物镜: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40×和100×等几种。一般将8×或10×的物镜称为低倍镜(而将5×以下的叫做放大镜);将40×或45×的称为高倍镜;将90×或100×的称为油镜(这种镜头在使用时需浸在镜油中)。
图1-3 物镜的性能参数及工作距离
C 线为盖玻片的的上表面,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7.63mm;4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198mm;10/0.25、40/0.65、100/1.25表示镜头的放大倍数和数字孔径。160/0.17表示镜筒长度为160mm,盖玻片厚度为0.17mm。
3、聚光器:调节光线的强弱,升高聚光器可使光线增强,反之则光线变弱。
光圈能控制进入聚光器的光束大小的可变光阑。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在光圈的下方常装有滤光片框,可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
4、反光镜:反光镜有两个面,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凹面镜有聚光作用,适于较弱光和散射光下使用,光线较强时则选用平面镜。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准备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二)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粗调节器,使低倍镜前端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
②将光圈放大;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三)低倍镜观察
①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弹簧夹片压住载玻片两端。
②两眼从侧面注视,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时停止。
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调节器调节。
(四)高倍镜观察
①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象,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五)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实验二 动物主要组织的显微镜识别
[实验目的]
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骨骼肌、平滑肌、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材料设备]
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切片及相关的图。
[方法步骤]
1、取镜与放置
移动显微镜时,要一手拿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置在前方桌面上。
2、打开光源,上升聚光镜,开大孔径光阑。
3、观察
将被检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调节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至物镜镜头接近标本。这时,一边使用目镜观察,一边调节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看到物像为止。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头。用细调焦螺旋调节,换用高倍镜后,可调节聚光镜和孔径光阑以增加亮度。
4.收显微镜
关闭光源;下降聚光镜;关闭孔径光阑;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之处于最低倍数物镜下。
显微镜保持清洁。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
按实验室的要求,做好显微镜的使用记录等。
2.平滑肌
3. 神经组织
4. 心肌切片
5. 硬骨组织
6. 软骨组织
实验三 犬全身主要骨、关节、骨性标志的识别
[实验目的]
在犬骨骼标本上识别各部位骨骼及骨性标志。
[材料设备]
犬骨骼标本。
[方法步骤]
脊柱骨的组成: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的形态与连结。
胸廓的组成:胸椎、肋骨和胸骨。
骨盆腔构造:背侧荐骨、侧面髋骨、后侧坐骨、腹侧耻骨组成。
四肢骨组成及分布:骨骼名称、形态、关节名称、关节角度。
骨性标志:肩胛冈、大结节、髋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