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3: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七上9+12课【知识提纲+默写学案+教学设计】.docx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默写学案
目录:
1页:前言——简单阐述资源创作想法
2-8页:主题三教学设计——导学案+设计意图+使用建议
9-12页:主题三学生使用版导学案——重点挖空便于默写
13-17页:主题三答案对照版导学案——包含全部答案
前言
个人认为,中考一轮复习,最重要的就是两点:第一是做真题明确考点考向,即通过做本地区的中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中考的考点是什么,中考的考查形式是什么;第二是翻课本掌握考点重点,即带领学生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准确掌握每一个主题下的考点与重点。基于第二点,特地创作了本套“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默写学案”。
这套默写学案以2022年以来的历史教材为基础,结合中考重难点,通过设问挖空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教材、掌握重点。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
对于自律能力强,基础牢固的优等生同学,这套学案可以当作课后作业布置下去,让这些同学在课下完成,帮助这些同学查缺补漏,夯实基础。对于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基础仍需夯实的中等生同学,这套学案可以当作课堂复习的重点,在限定时间内(比如上课后20—30分钟)完成,然后进行书写检查和背诵检查(这个检查可以由老师完成,也可以由优等生同学结对帮扶)。对于学习意愿不高,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同学,这套学案可以当作课堂上的唯一任务,监督这些同学在课堂上根据提示翻阅教材、完成知识点的填写,老师可以通过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快速掌握这些同学本节课的学习进度以及他们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后续制定合适的方法进行学困生转化。
对于开卷考试的地方,这套学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教材,培养快速翻书查找到相关内容的能力,提高未来中考考试时考场的作答效率。对于闭卷考试的地方,这套学案能够引导学生认真熟悉教材,明确教材中关于考点内容的准确说法,正确背诵掌握重要考点,可以正确写出关键性的字词,保证中考时不会因为作答不准确或者写错字而丢分。
主题三教学设计
在导学案的基础上,阐述这样设计的想法,分享如何使用的技巧
主题三、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七上9+12课)
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编排:一般的一轮复习,常把七上第三单元作为一个主题进行复习,但本单元不仅内容多,而且考查频率也相对较高,只用一节课来复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尝试把这一单元分为两个主题,首先提炼出最核心的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即七上9课和12课的内容,整理成本学案,其余内容,以秦汉时期的政治兴衰、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为主题,整理成另一个学案。
七上第三单元中,9课和12课的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所以一轮复习中,将这两课单独汇编成一个主题进行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大一统建立与巩固的考查中,措施与影响是常考的,考查时,一般都会给出相应的背景提示,所以在编写本学案时,历史背景性内容,如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等,都作为提示性内容出现,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则作为重要考点,挖空留白,引导学生思考、记忆、书写、掌握。
印发本学案后,对于优等生,这一学案可以当作课前预习作业,提前下发,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上课开始复习后,对他们进行抽查,同时下发对应的中考真题进行进一步练习。对于中等生,这些可以当作课堂复习的一部分,然后到时间后点名提问,让这些同学进行回答,甚至可以挑选一两位同学板书,方便老师实施监督。对于学困生,则可以通过提前交谈、课堂适当注视的方式,监督他们尽力完成这一内容,好歹学点东西。
导学案完成之后的背诵阶段,可以进行学生的结对帮扶——优等生与中等生结对,优等生作为提问者,读出宋体打出的提示性文字,要求作为被提问者的中等生,回答挖空中写出的答案,加深印象。而且在这个提问的过程中,优等生可以帮助中等生画出掌握不牢固的地方,方便后续他们有重点地背诵。
第9课秦统一中国(44—49页)
秦完成统一:时空观念(44—45页+48页):秦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公元,统一后的秦朝定都在哪里:(44页正文)。结合45页“秦朝形势图”,说说秦朝疆域的四至分别是: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48页正文)。
完成统一的意义(44页):从“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到“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反映出秦统一的积极意义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秦统一的开创性意义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完成统一的原因(44页):秦能够完成统一的根本原因是:统一是大势所趋,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表明秦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