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6章免疫学应用.ppt

发布:2017-10-09约2.48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作:刘元洲 第6章 免疫学应用 第6章 Chapter 6 第6章 免疫学应用 学习内容: §1. 免疫学防治 §2. 免疫学诊断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学习目标 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血清学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3.了解免疫防治的理论基础及常用的生物制品 一、免疫学预防 免疫学预防是指用免疫学的方法使机体获得对疾病的抵抗力。 若是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即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可自然获得,也可用人工方式获得(表6-1)。 根据免疫学原理,用人工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或免疫效应物质,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人工免疫。根据输入机体的物质性质不同,可分为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2者的比较见表6-2。 表6-2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项 目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主要是抗体 免疫力产生时间 慢(2~3周) 快(输注即生效)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至数年 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 1.概念人工主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特点免疫力出现较慢,但免疫力持久,故临床上多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3.常用生物制品 (1)死疫苗 (2)活疫苗 (3)类毒素 (4)新型疫苗 4.人工主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1)接种对象: (2)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我国推荐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表6-3。 (3)接种途径: (4)接种后反应: (5)禁忌证: 表6-3 我国推荐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年龄 疫苗 出生时 BCG(卡介苗),HBV(乙肝疫苗)-1 1月龄 HBV-2 2月龄 OPV(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1  3月龄 OPV-2,DPT(百白破)-1  4月龄 OPV-3,DPT-2 5月龄 DPT-3 6月龄 HBV-3 8月龄 MV(麻疹疫苗) 1.5~2岁 DPT 4岁 OPV 7岁 MV ,TD(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二)人工被动免疫 1.概念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特点 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一般为2~3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3.常用生物制品 (1)抗毒素 (2)人丙种球蛋白 (3)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二、免疫学治疗 免疫学治疗包括人工被动免疫、过继免疫、免疫增强药和免疫抑制药的应用等。 1.人工被动免疫 由于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注特异性抗体后可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故临床上也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2.免疫增强药 免疫增强药是增强、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和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3.免疫抑制药 是一类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 4. 过继免疫 是将供者的淋巴细胞或淋巴因子转移给受者,以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 第二节免疫学诊断 学习目标 1.熟悉免疫学检测的原理及意义 2.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一、体外免疫学检测 (一)体液免疫检测 抗原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在体外出现凝集、沉淀等现象,据此可判断检测标本中抗原与抗体是否对应,以协助临床诊断疾病。 常用体液免疫检测法如下。 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凝集反应。主要有以下类型。 (1)直接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3)协同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积物,称为沉淀反应。主要包括以下2种。 (1)单向琼脂扩散与火箭电泳 (2)双向琼脂扩散与对流免疫电泳 3.免疫标记技术 是用酶、荧光素、放射性核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以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免疫酶技术 (2)免疫荧光技术 (3)放射免疫测定 (4)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5)免疫印迹试验 (二)细胞免疫检测 1. E花环试验 人T淋巴细胞表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