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 制:
审 核:
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8月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 3
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 4
第三节 自然地理 7
第四节 矿井开采简况及排水能力 8
第二章 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评述 10
第三章 地质概况 12
第一节 地层 12
第二节 含煤地层及资源储量 14
第三节 地质构造 16
第四章 区域水文地质 18
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 19
第一节 地表水 19
第二节 含水层 19
第三节 矿井充水条件 21
第四节 矿井充水状况 23
第六章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6
第一节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分析 26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26
第七章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27
第一节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7
第二节 防治水工作建议 28
附 图 目 次
顺序号
图 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矿井充水性图
1:5000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
一、任务来源
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定了《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8月17日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通过,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2月,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入联合试运行阶段。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 2015年8月,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二、目的任务
为了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有关要求,根据矿井建设及联合试运行期间掘进、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水文地质问题,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编制《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三、报告编制依据
1.规程及标准
(1)《矿井地质规程(试行)》(煤炭工业部 1984年);
(2)《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9年);
(3)《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1年);
(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国土资源部 2002年);
(5)《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7】40号);
(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1999年);
(7)《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2007年);
(8)《中国煤炭分类》GB5751-2009(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年)
(9)《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 2000年);
(10)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及有关现行图例、图式等。
2.资料依据
(1)《陕西省神木县嘉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枣稍沟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二○○八年五月);
(2)《陕西省神木县嘉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开采设计变更说明书》(山西威德睦方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四年五月);
(3)2015年8月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井地质报告》;
(4)矿井井下开拓过程中所获得的地质、水文地质等有关的实际揭露资料。
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
一、井田位置、范围
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嘉元煤矿”)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的陕(西)、(内)蒙两省(区)边界的陕西省境内,榆神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东北角。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神木县中鸡镇管辖。
嘉元煤矿为整合煤矿,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神木县嘉元煤矿整合区(Z71)由原神木县瑶镇乡枣稍沟煤矿整合而成。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函[2007]172号及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神木县瑶镇乡枣稍沟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172号文件的批复,本整合区的拐点范围由16个拐点组成,批复的开采对象为2-2煤层及以上各煤层。整合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9°11′46″~39°14′21″;东经110°02′51″~110°06′37″。整合区拐点坐标见表1-1。
整合区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约3~5km,面积为14.7344km2,由16个拐点坐标圈定,矿井范围内无非法小窑生产。矿井东侧为板定梁塔煤矿,西侧为益东煤矿,南侧为清草界煤矿。
表1-1 整合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序号
横坐标
纵坐标
序号
横坐标
纵坐标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