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发酵染菌及其控制要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第四制药厂链霉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空气系统有菌 26.00 接种 11.00 管理问题 7.80 外界带入杂菌(取样、补料) 8.20 设备穿孔 7.60 停电罐压跌零 1.60 蒸汽压力不足或蒸汽量不足 0.60 操作违反规程 1.60 种子带菌 0.60 原因不明 35.00 一般染菌原因分析 不同染菌时间分析 不同染菌类型分析 不同染菌幅度分析 (1)染菌的时间分析 种子培养阶段:种子,灭菌,操作; 发酵前期:种子,灭菌,操作; 发酵后期:空气,补料,设备渗漏,泡沫 (2)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 杂菌是耐热的芽孢杆菌(灭菌、死角) 杂菌是不耐热菌(种子带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管理操作等) 杂菌是真菌 (3)染菌的规模分析 大批量发酵罐染菌:种子、空气; 前期:种子带菌,灭菌问题; 中后期:空气带菌; 部分发酵罐染菌: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设备渗漏 第三节 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止染菌 种子带菌及防治 空气带菌及防治 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导致染菌及防治 操作失误和设备渗漏导致的染菌及防治 噬菌体污染及防治 染菌的挽救与处理 1、种子带菌的防治 菌种在培养或保存过程中受污染(试管塞,查看的时候要注意) 培养基及用具灭菌要彻底,应防止假压 菌种在转接过程中受污染:操作不当,管理不严;(缓冲间) 2、无菌空气带菌及其防止: 流程设计,介质灭菌 3、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导致染菌及防治 原料性状:淀粉质原料,升温过快或混合不均匀,易结块,团块中包埋的活菌不易杀灭;可升温前搅拌和加淀粉酶 实罐灭菌时未充分排除罐内空气:造成假压,升温时,应打开排气等阀门放气。 连续灭菌时,蒸汽压力波动大,培养基未达到灭菌温度,导致灭菌不彻底 设备和管道存在“死角” 死角:由于操作、设备结构、安装或人为造成的屏障等原因,引起蒸汽不能有效到达或不能充分到达预定应该到达的局部灭菌部位,从而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要求。 * * 主讲:鲍成满 第十章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知识目标 掌握染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掌握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掌握杂菌污染的途径 能力目标: 能够发现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 能进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能杂菌污染的挽救与处理措施。 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第二节 发酵染菌的分析 第三节 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止染菌 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纯种培养要求必须防止杂菌污染,为防止染菌,采取措施: 密闭式发酵罐、无 菌空气、无菌室、培养基和设备灭菌、无菌操作 染菌率的统计 以发酵罐染菌批(次)为基准,染菌罐批(次)应包括染菌重消的重复染菌批(次)在内。整个发酵周期中,无论前期或后期染菌,均作“染菌”论处。 发酵(罐)染菌批(次) 总投罐批(次) 染菌率(%) = ? 100% 一 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青霉素发酵:发酵前、中、后期都很容易感染能产青霉素酶的杂菌,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使发酵一无所获。 柠檬酸发酵:产酸后,发酵液pH很低,不易染菌,主要防止前期染菌。但对于能在较低pH发酵液中生长的杂菌来讲,其对柠檬素发酵危害也很大,如青霉菌。 谷氨酸发酵:周期短,产酸快,培养基不太丰富,不易染菌,主要防噬菌体。一旦受到噬菌体污染,其蔓延迅速,难以防治,而且容易造成连续污染。 疫苗发酵: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 肌苷、肌苷酸发酵:生产菌为多种营养缺陷型,生产能力差,培养基营养丰富,易受到各种生长较快的杂菌污染,如芽孢杆菌,而且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