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闻心理学概论》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陈文敏 第三章 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心理现象的构成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第三节 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心理现象的构成 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一、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先天的禀赋,指认识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 认知过程:对客观事物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之少到知之多,将外界认识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非智力因素: 指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以外全部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与环境和教育有关,包括情绪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及心理状态。 “情绪情感过程”: 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个体需要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意志过程”: 为了某个目的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该过程最本质地反映了人对事物的反作用特点。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智力因素基本是先天形成、后天开发;非智力因素有赖于后天的培养。智慧潜能转化为智慧行为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者相互作用,不能割裂。 话语: “……记者就是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可亲可信,有滔滔不绝的话告诉你。这不一定是什么思想品质问题,而是同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有关。” ——郭超人 话语: [美]麦克道格尔:“记者的素质应包括机智、才智、勇气、坚忍不拔、乐观、诚恳、想象力、观察力、适应力等等。” [日]加藤俊氏:“真正的大记者、名记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温和的、谦虚的人。” 二、非智力因素对新闻人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影响最大。 (一)动机对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 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即内驱力。动机有强有弱,有大有小,有正有负,关键要看由动机激发起的行为所朝向的目标是什么。 (二)情绪情感对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 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只有经过情绪情感的激发,智力因素方可催化成最佳组合,发挥出最高效能。 肯定情绪与否定情绪: 新闻记者处在否定情绪色彩时会怎样?如何克服? “4Q”: 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数。 EQ(Emotional Quotient),情绪商数。 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数。 LQ(Leadership Quotient),领导商数。 IQ: 对智力数量化的测定;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智力与情商(EQ): [美]塞拉维和约翰·梅耶在1990年首先提出“情绪智力”。 [美]丹尼尔·戈尔曼:“情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 EQ: 情绪的自我认识,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以及适度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1、情绪控制力;2、自我认识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认知他人的能力;5、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意志对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 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记者借助意志力去克服 的内部困难 固执心理; 急躁心理; 自卑心理; 惰性心理; 记者应具备的意志: 志向性; 自觉性; 钻研性; 坚韧性; 果断性; 自律性; (四)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性格: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于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比较稳定并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四种气质类型: 多血质特征 胆汁质特征 粘液质特征 抑郁质特征 气质类型与性格形成: 先天性的个性心理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继续社会化,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逐渐发展成熟,最终形成个体独特的性格特征。 人格特质的16种类型: 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捷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第三节 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一、新闻敏感与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社会认知的最初阶段是社会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 (一)新闻敏感与社会知觉 (二)新闻敏感与社会印象 (三)新闻敏感与社会判断 二、新闻敏感与记者的人格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 记者的人格制约着其新闻敏感水平的高低。 三、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 任何记者在产生新闻敏感的时候,都是要经过:(1)怀有动机→(2)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