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篇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0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工作总结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人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三四一”思路举措,深入开展机关干部服务年和创先争优活动,以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才服务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人事关系更加和谐为目标,认真履责,狠抓落实,为全区科学跨越发展提供一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
一、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靠发展增岗位、以服务拓渠道,努力扩大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全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5202人,完成市下达计划任务的14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29人,困难群体再就业94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107人,完成市下达计划任务的15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低于市里要求的控制在3.8%以内的刚性目标。
(一)抓好就业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政策落实评估制度,将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10年底,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积极协助办理小额担保贷款623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有24人凭证享受税收减免6.29万元。做好困难企业援助工作,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降低了2010年7
月1日起至12月31日失业保险费率,将使用保险费率由3%降为1.5%,执行期为6个月。为33家困难企业的2468名在职职工发放社会保险补贴402万元。
(二)抓好就业培训。采取定向培训,为大润发超市、盛瑞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定向培养急需人员216名,缓解企业需求压力,解决劳动者后顾之忧;开展上门培训,联合全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深入社区、企业,开展“菜单式”培训服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免费培训;开展创业培训,在完善数码潍州、创意潍州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豪德贸易广场建设了“物流潍州”创业实训基地,围绕鲁东物流中心发展,开展商贸物流领域的创业实训服务,实施创业助推“1+3”行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各类人群,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实习(实训)、提供创业资金“一条龙”服务。我区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学员4068人。
(三)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通过结对帮扶、定向推荐、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优先推荐安置等措施,使未就业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实现及时稳定就业。我区已报到1046名大中专毕业生,落实就业945名,就业率达到90.3%。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85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63人,向财政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718人。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坚持鼓励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
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深入实施农民工“六惠工程”, 开展了“送技能、送岗位、送政策”下乡活动,开展定向式培训,提升了农民工就业能力。
(四)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聘请社区协管员158名,强化了社区就业服务职能。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社区网络服务平台依托“劳动99”三版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信息共享和对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特点,举办就业招聘洽谈会5场,提供空缺岗位7732个,有1718人达成就业意向,参加招聘人数和企业数均创历史新高。积极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网上信息平台,帮助27家企业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开户,为54家企业在潍城区人事人才网上发布招聘岗位880个。
二、认真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人才资源开发取得较好成效
坚持把人才服务做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抓手,以高层次、高知识人才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全区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持。
(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及“三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了人才智力引进计划和全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把人才智力引进放在优先位置来抓。采取开放优惠的人才智力引进政策,依托产业聚才、项目招才等形式,实现高端人才的有效集聚。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编制了《潍城区引智计划》,大力引进国内外智力。通过“百名博
士潍坊行”等活动,把带有项目、课题和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来,保证了大元公司、雷奇电器等重点企业人才引进的落实。走访120家规模以上企业,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通过引才引智计划的实施,引进本科学历人才512名,硕士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人才32名,柔性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