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
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
碗了”。这
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2、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秦国经商鞅后日益强大;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3、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对立
的举措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实行分封制
C.统一文字与货币 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
的有
确立皇帝制度 推行郡县制 修筑长城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 B. C. D.
5、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6、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皇帝
A.丞相
尉
7、公元前222年,秦以吴越地为会稽郡,置钱塘、余杭、富春等县。下列有关会稽郡守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是该郡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御史大夫 丞相 太
C.在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地 D.有权直接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8、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9、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10、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沿用或完善的有
三省六部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科举制
A.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11、“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
12、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崇尚佛教,特封班禅
A. B. C. D.
1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C.缓和阶级矛盾 D.完善各项政策
14、北方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的直接原因是
A.与吐蕃建立和亲关系 B.在西突厥故地设北庭都护府
C.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D.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15、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16、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17、下列关于贞观年间唐都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设立专门接待外国商人的机构鸿胪寺 B.长安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D.有来自亚、非、美洲地区的学者、艺术家
18、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19、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20、吴三桂曾引清兵入关,后来又在西南地区扯起反清大旗,并自立皇帝,对此正确的评论是
A.降清丧气节,反清是搞分裂,前后都应否定
B.降清是大势所趋,反清是搞分裂,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
C.降清丧气节,反清终有觉悟,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
D.降清是大势所趋,反清是坚持民族立场,前后都应肯定
21、康熙帝用武力消灭台湾郑氏政权,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对此最确切的的评价是:
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B.进一步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扑灭反清武装 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
22、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