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对比阅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陋室铭
1、写作手法: 《马说》:托物寓意《陋室铭》:托物言志 、作者的情感或追求: 《马说》: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鞭挞。 《陋室铭》:表达诗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豁达胸襟。 、断句练习:(只划一处)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第一组:空前绝后式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栎之 ) 2)(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6)(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第二组:理解性填空 1)表现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用排比句写出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陋室铭》中统领全文的句子(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表现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文中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第三组:应用型填空 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栎之间 。 3)谈到平凡中见伟大,人们常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令我们想起《陋室铭》中的: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国庆长假让人们暂时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这种欣喜之情可以用《陋室铭》中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来表达。 7、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显露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饲养 3)其真无马邪 其,同“岂”,难道 8、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3)有仙则名4)斯是陋室 9、翻译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 9、“说”和“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的含文体标志的文言文题目:序,记,赋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傲岸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作者有点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13、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21世纪的社会,人才济济,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个问题? 14、积累有关“马”的成语和诗词名句。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以: 期: 劳: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谈笑有鸿儒,往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