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doc

发布:2025-01-15约2.9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2112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andTechnicalMeasurement

课程学时(周数):40学时

实践学时(周数):6学时

开设时间:5

课程学分:2.5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极限与配合,平技术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尺寸链。

2.课程目标

1)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具备尺寸公差与配合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

2)掌握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使用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的基本能力。

3)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公差原则,具备形状和位置公差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

4)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定义、选用原则,具备表面粗糙度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

5)掌握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原则,具备光滑极限量规工程技术设计的基本能力。

6)掌握尺寸链的基本定义、分析计算方法,具备尺寸链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

7)了解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现代工程分析软件(CAE)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8)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精神,拓宽学生的法律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水准,引导学生以坚实的真才实学、高度的责任感和强悍的专业技术能力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对应表

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1

课程目标2

2

课程目标3

4

课程目标4

3

课程目标5

2

课程目标6

4

课程目标7

6

课程目标8

12

3.教学要求

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和组织考查的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和讨论为辅,教学必须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重点难点,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安排调整。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为100分制。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5学分,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6学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时分配表

内容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总学时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

6

6

40

第二章技术测量基础

2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

14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

4

第五章光滑极限量规

4

第六章尺寸链

4

合计

34

6

40

课程内容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6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章重点讲解: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一般公差与线性尺寸的末注公差。

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一般公差与线性尺寸的末注公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一般公差与线性尺寸的末注公差

难点: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考核要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般公差与线性尺寸的末注公差。

【教学基本内容】

1.概述

2.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

4.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5.一般公差与线性尺寸的末注公差

第二章技术测量基础(2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章重点讲解: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掌握: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考核要求】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1.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2.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3.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14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章重点讲解: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用。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定义,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形位公差的选用

难点:

公差原则

【考核要求】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定义,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公差原则。

【教学基本内容】

1.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定义

2.形状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