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oc

发布:2018-05-22约4.2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人力资源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朱兴琳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而生,它有别于高校交通工程专业传统本科教育模式。本文详细阐述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与建议,为我校实施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交通工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39-02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作者简介:朱兴琳(1971-),女,汉族,新疆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交通工程教学科研研究。 截至201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其特点是发展速度快、质量要求高、建设规模大。大量的道路交通建设任务必将面临的挑战是:建设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交通工程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紧缺。目前交通工程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本科工程教育的成败直接取决于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而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好坏更多依赖于培养模式的优劣。作者认为,针对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现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失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举措。导师制源于西方的自由教育,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博雅教育”、“文雅教育”,是西方国家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大卫·帕尔菲曼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中对导师制进行了分析;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把导师制总结为个人心智的培养。目前美国常春藤学校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也都受益于导师制度,成为培养学生的利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导师制的雏形,到1916年民国金陵女子大学实施导师制,我国在导师制的探索进行了两千年。2001我国各高校借鉴西方导师制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逐步推进导师制的实施。2012年朱洁对牛津大学导师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国内外情况提出了我国实施导师制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我国高校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方案。目前国内清华、北大、浙大等著名学府已经启动了元培计划,逐步推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或管理人员中,为本科生选择一批符合预定条件的人员担任导师,每个导师分工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班级授课之外的多种交流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课内外学习和科研实践”[1]。 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构建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能促进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当前本科生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1.学生在大学期间,整个身心已处于蓬勃发展的旺盛时期,思想意识也日益独立,对实现未来自身价值充满憧憬。目前大学课堂仍以共性教育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与他们对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求知探索、创新意识的萌动往往发生抵牾,使之感到茫然。在高等教育越来越迈向大众化阶段的今天,本科生教育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教学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2.本科生导师制适宜于在高年级(大三、大四)阶段施行,若有必要,也可在大二年级开始实施,它是研究生教育向本科生教育的扩展。本科生导师制可以缓解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适应个别与全体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追求的多元性和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 交通工程专业是培养“厚基础、强实践、严要求、求创新”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课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满足道路交通行业对交通工程人才的要求,而本科生导师制顺应了这种需求和变化,它能够对学生提供包括思想、学业、生活等在内的综合指导,“成为一种被赋予了宽泛内涵与功能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学生确定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入校之前,多数学生对未来大学生活充满期望,但是,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很大差距,自己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似乎与实际生活缺乏紧密的联系,自己的目标不尽合理。因此,建立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做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及早得到将来进一步深造以及选课的指导,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