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乌人文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发布:2018-05-22约6.3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乌人文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管理论文 义乌人文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金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在国际商贸名城的建设过程中,义乌市人文资源保护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目前存在的对人文资源保护观念不足,保护政策制度缺位,保护方法欠科学,开发利用缺乏整体规划,资源“活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 人文资源保护开发 义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建县秦王赢政25 年(公元前222 年),居今2230 多年历史,1988 年撤县建市。义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代的建筑、都市景观、宗教胜地遍布全市,传统技艺、节庆民俗不胜枚举。 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的民营经济从鸡毛换糖起步,通过“敲糖帮”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发展到今天,“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为繁荣、文明的义乌市代名词。2011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更成为了全国首个国家级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义乌将逐渐成为国家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主要示范基地,并成为带动国际小商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这就对义乌的地域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资源作为提高义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对于继承发扬和活化创新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传统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建设,以及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级,促进浙中城市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人文资源与文化遗产 所谓人文资源,就是指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可供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的总和[1]。人文资源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逐渐积累起来的,它是历史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人文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指代内容基本一致,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互换[2]。 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基于历史、艺术、科学或人类学的角度提出的,它主要指那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文物、遗址等[3]。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和“资源”的主要定义差别在于其时效性。一般地,遗产主要指那些过去的东西,是静态的、固化的;而资源则是当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东西。在“人文资源”的概念中,文化遗产不再只是一个前人遗留下来的死去的过去,而是一个可以用来发展未来文化和经济的基础。简单地说,人文资源是活用了的文化遗产。 2 国际人文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趋势 目前,国际人文资源的开发保护逐渐呈现出整体化保护趋势,其保护对象和手段都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一方面,人文资源保护的对象从单一的物质文化资源发展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保护领域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关注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发展到关注其科学价值。 3 义乌人文资源的主要类型 3.1 古代建筑 目前,义乌市境内尚存古建筑近千处,其中,明代建筑近百处,清乾隆以前建筑500 余处。包括古月桥、黄山八面厅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5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镇及村落:包括佛堂镇、赤岸镇、廿三里镇、倍磊街,大元村、田心村、柳村、大岭村、雅端村、慈溪村等。古民居:包括黄山八面厅、新南山、何氏民居、官厅、察院厅、萃和堂、存古堂、带经堂、容安堂等。 古塔、古亭、古楼、古牌坊:包括双林铁塔、大安寺塔、钓鱼矶塔(一峰塔) 、龙皇亭、善慧傅大士塔、虞大宗祠门楼、尚书第照壁、旌烈石牌坊、节孝石牌坊等。古桥:包括古月桥、黄新桥、万美桥、航慈溪桥、普济桥、亘古桥、玉石桥、青云桥、高澄桥、东江桥、万善桥等。古墓:包括丹溪文化园、秦颜孝子墓、宋宗泽先祖墓等。 名人故居:包括冯雪峰故居、陈望道故居、吴晗故居、倪仁吉故居、朱一新、朱怀新故居、朱献文故居等。古书院:包括绣湖书院旧址、端本学堂旧址、留轩小学、杜门书院、东山家塾等。 3.2 宗教圣地 佛教传入义乌境内历史较悠久。据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 年)修的《义乌县志》18 卷《寺观》记载,全县寺观(庵)共计91 处,另有道观庵61 处。现存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有:梁朝建的云黄寺、双林寺;唐朝建的五云寺、萧皇岩;宋朝建的圣寿寺、铜山岩、海云寺、德胜岩;元朝建的赤山寺、仙山寺;清朝建的有胡公殿、龙德岩等。其中,以云黄寺、双林寺的历史最为悠久,特别是双林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影响广泛,尤其是在日本。 3.3 民俗节庆 义乌十大民俗节庆除了红白喜事、过生日(做寿)、过年、清明、冬至、八月中秋这些传统形式外,还有迎龙灯、贾氏抬阁跷、重阳庙会、开新市这些独具特点的民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