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阻率测深法(以下简称电阻测深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能源、金属矿产地质找矿中的电测深法工作,其中的技术规则也适应水文、工程、环境、灾害地质勘察中的电测深法工作。
引用标准
总则
3.1 电测深法是以地下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人工建立地下稳定直流电场或脉动电场,通过逐次加大供电(或发送)与测量(或接收)电极极距,观测与研究同一测点下垂直方向不同深度范围岩(矿)层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查明矿产资源或解决与深度有关的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组直流电法勘查方法。
3.2 电测深法的装置形式
3.2.1 对称四级装置
装置符号 (AB与MN同步或不同步向两侧移动)
装置简图
装置系数K计算公式(1):
K=π………………………(1)
当AB/2比MN/2为定比,且比值为n(n=3,4,……100)时,装置系数K值公式可简化为公式(2):
K= ………………………………(2)
3.2.2 三极装置
3.2.2.1 单侧三极装置
装置符号
装置简图
(单侧移动A与对称于O向两侧移动MN)
装置系数值计算公式(3)、(4):
K=…………………………(3)
或K=………………………………(4)
3.2.2.2 三极联合装置
装置符号
装置简图
(两侧三极)
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同(3)或(4)式。
3.2.3 偶极装置
3.2.3.1 轴向偶极装置
装置符号
装置简图
(单侧移动AB或MN)
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5)、(6):
K=…………………………(5)
当AB=MN=a,BM=na时,则:
K=na(n+1)(n+2)………………………………………(6)
n=1,2……………………n
3.2.3.2 赤道偶极装置
装置符号
装置简图
(单侧移动AB或MN)
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同(5)式,
当AB=MN=a,AM=BN=na时,则公式(7):
K=………………………………(7)
n=1,2……………………n
3.2.4 五极纵轴装置
装置符号
装置简图
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设AB1=AB2=L,AM=Y1,AN=Y2,则公式(8):
K=……………(8)
3.3 电测深法的应用条件
3.3.1 电测深法的应用,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地球物理前提:
勘查对象与其围岩或其他地质体之间应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
勘查对象产生的电阻率异常能从干扰背景中分辨出来。
3.3.2 遇下列条件,一般不宜设计电测深工作或不设计提交定量解释成果的工作。
a. 接地严重困难;
b. 地电断面中存在强烈的电性屏蔽层;
c. 地下经常存在无法克服的强大的工业游散电流;
d. 地形影响难以改正。
4、 工作设计
4.1 工作任务
4.1.1 电测深法的具体任务应在任务中明确规定,其内容包括:
a. 项目名称、工作地区及范围;
b. 工作目的、勘查对象;
c. 实物工作量及技术经济指标;
提交成果资料的内容及期。
4.1.2 开展电测深工作,必须先编制工作设计。设计内容应包括:
a. 任务及目的要求;
b. 地形地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c. 工作方法与技术;
d. 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e. 技术经济指标与生产管理;
设计附图。
4.2 资料收集
4.2.1 编写电测深工作设计前,应收集与工作任务有关的下列资料:
a. 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b. 以往的物探成果及有效的方法技术资料;
c. 地理及测绘资料;
工程设施及输变电网布局。
4.2.2 必要时应进行野外现场踏勘其内容应为:
a. 实地考察测区地形、地貌、交通及生活条件;
b. 核对已收集的地质、物化探及测绘资料;
c. 测定某些岩(矿)石的电性参数,并分析它们与勘查对象的相关性;
对某些典型地段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
4.3 方法有效性分析
4.3.1 电测深工作设计,必须对方法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区别定性与定量解释的不同要求。分析时可依据下列资料:
a. 本区、邻区或条件类似地区的实际工作成果;
b. 正演运算或模拟实验结果;
c. 野外现场踏勘试验结果;
以往的经验勘查模式。
4.3.2 当引用邻区或条件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