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机化工流程题答题的必备知识:.doc

发布:2018-10-16约3.0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无机化工流程题答题的必备知识: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①研磨、粉碎;搅拌、振荡;逆流、沸腾炉。目的——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溶解浸出率)。 ②加水溶解;加酸溶解;加碱溶解;有机溶剂溶解 。目的——使可溶性金属(非金属)离子(或有机物)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补充: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 加快浸出速率的方法: 搅拌;固体的粉碎;增大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 注意:多次溶浸或延长溶浸时间只提高浸出率不能提高浸出速率。 ③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 ④煅烧、焙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 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调pH值除杂 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b.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1)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2)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CO3、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②加入试剂除杂 ③加热: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或使某物质受热分解。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氏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受热易分解,温度不能太高。 ④降温: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⑤控制压强:改变速率,影响平衡。 ⑥使用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 ⑦趁热过滤:防止某些物质降温时析出。 ⑧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⑨用有机溶剂洗涤的优点:a、减少目标物的溶解损耗(一般用75%的乙醇)b、增加有机杂质的溶解量c、由于有机溶剂易挥发,能使晶体快速干燥 获得产品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质时,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 ②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KNO3)和带结晶水的(CuSO4.5H2O)物质。 ③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 、或含有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的分离。 ④重结晶(重复冷却结晶) 找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要点 a在流程中加入的物质,在后续步骤中会生产的可以循环利用(滤液、滤渣); b养成在流程上写出每一步的物质的习惯; c可逆反应往往有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d析出晶体过滤后的母液中。 (5)物质多次循环后的不利影响一般有哪些? 离子浓度增大,会产生沉淀或析出晶体,引入杂质。 提高得分:规范,细节,技巧 文字叙述类的题目要规范解答,防止出现因叙述不严谨导致的失分,如: ①如何洗涤沉淀:过滤后继续向漏斗中加溶剂(冰水、乙醇、水)至没过沉淀,待溶剂流下之后,重复操作2~3次。 ②如何证明沉淀完全:如向含XX 的溶液中加XX(如BaCl2)溶液,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③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XX(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 ④如何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注意“蒸发浓缩”后,是“冷却结晶”还是“趁热过滤”,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⑤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时,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能式的回答是不正确的。 (2)认真审题,不要因审题不细致而失分,如: ①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②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③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 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箭头”“====”“ 可逆符号”“↑”“↓”等。 一、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①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 搅拌;固体的研磨(或粉碎);增大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 ②溶解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酸(碱)浸:在酸(碱)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更多转化)。 ③灼烧、焙烧、煅烧 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使有机物灼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